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纸变钱的游戏:美国债务眞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258322
  • 作      者:
    (美)安迪森·维金(Addison Wiggin),(美)凯特·因孔特雷拉(Kate Incontrera),(美)多丽安·佩鲁西(Dorianne Perrucci)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一场比次贷更大的危机已经若隐若现了……<br>    新世纪、贝尔斯登、冒曼,应声倒地谁会是下一个破产者?<br>    房利美、房地美、AIG,政府担保谁来担保债台高筑的美国?
展开
作者简介
    安迪森·维金(Addison Wiggin),《每日清算》(The Daily Reckoning)的主编兼发行人,出版集团Agora Financial的副社长。作为美国最著名的投资通讯刊物,《每日清算》的发行遍及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读者人数超过50万,并被翻译成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br>    安迪森·维金还是纪录片《I.O.U.S.A.》的执行制片人兼编剧,该片获得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评委大奖”提名。此外,安迪森·维金已出版过两本畅销书:《美元的衰落》和《债务帝国》。<br>    凯特·因孔特雷拉(Kate Incontrera),《每日清算》的编辑部主管,纪录片《I.O.U.S.A.》的制作助理和编剧。毕业于剑桥大学。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经济已走到悬崖边缘:政府的财政缺口超过53万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全世界的GDP总量!<br>    然而世界金融体系也很滑稽,负债的美国竟可以自己印钞票还债。<br>    于是全世界都泛滥着无以计数的美元。<br>    这个纸变钱的游戏还能玩多久?<br>    美国一旦破产,影响波及全球,谁能救?<br>    美国会不会为减少债务而放任美元贬值?<br>    中国作为第一债权国,美国国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至为重要的金融安全问题。<br>    不管你手中是否持有美元。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br>    本书围绕美国不断飙升的国债和财政赤字展开,分析了四大赤字:预算赤字、储蓄赤字、贸易赤字和领导力赤字,结合对沃伦•巴菲特、艾伦•格林斯潘、保罗•沃尔克(奥巴马“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美联储前主席)、罗伯特•鲁宾(美国前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美国前财政部长)等顶级大师的访谈,揭开了美国金融政策的神秘面纱,指出美国现有的赤字财政是不可能持续的。总有链条进裂的一天。而一场比次贷更大的危机已经若隐若现了……
展开
精彩书评
    振聋发聩!《纸变钱的游戏》凸显了我们目光短浅、偏爱短期回报的不明智。 ——《纽约时报》<br>    要想对美国的财政状况有个清晰冷静的了解,《纸变钱的游戏》是个很好的开始。它出现得再及时不过。——《经济学家》<br>    美国经济为什么走到了悬崖边缘?《纸变钱的游戏》是一个清晰易懂、让人信服的读本。——《多伦多星报》,加拿大主流媒体之一<br>  《纸变钱的游戏》带给我们又一个《不愿面对的真相》。这次它聪明地敲响了国家债务的警钟,显得格外的勇气可嘉。——《好莱坞报道》<br>    《纸变钱的游戏》是经济世界中的《不愿面对的真相》。 ——《华盛顿邮报》<br>    麦肯锡:如果美元贬值30% 中日印更敏感<br>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br>    在美元持续贬值之下,《I.O.U.S.A》这本书很可能在2008年成为大热之选。作者安迪森·维金(Addison Wiggin)是美国著名投资通讯刊物The Daily Reckoning的主编兼发行人,同时还是财务调查公司及出版集团Agora Financial的副社长。他写过的畅销书包括《美元的坠落》、《债务帝国》。  <br>    安迪森·维金认为,美元从2002年开始进入熊市,大概会持续10年。这还是取决于现行的货币政策,也许在2009年至2012年间可以触底。<br>    2年前,美国政府会计总署总审计长大卫·沃克(David Walker)说,若税收和支出政策没有任何变化,美国决策者和华尔街投资者将会看到近期财政风险的爆发。<br>    “美国的财政状况要比大家知道的要糟糕得多。如果不能大规模地削减开支,增加税收或两者同时进行,联邦债务到2010年将增加3万亿美元,总额达11.2万亿美元。”这是2006年2月,美国总审计长沃克对媒体的表态。<br>    2008年,这成了《I.O.U.S.A》中的一道新闻八卦题:“请问美国的联邦债务目前是多少?”答案是8.6万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美国在2006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为13.2万亿。<br>    你可能以为,这位将在2008年退休的美国总审计长沃克口中“美国决策者和华尔街投资者将会看到近期财政风险的爆发”,指的是现在的次按和信用危机,那你错了,他指的是下一场——财政危机!<br>    2012年才是美元谷底?<br>    “房地产的止赎率(指按揭贷款屋主停止付本偿利并放弃房屋的比率)还在上升,原本预期在2月就可以迎来喘息的止赎率3月还在继续上升。我认为在所有的亏损减记提取完之前,美元都不会反弹,危机也不会结束。我不认为我们可以在2009年之前,提取完所有的资产减记,房屋市场在2010年和2011年前不会触底。”安迪森·维金在越洋电话中说。<br>    从里根政府开始,以减税促进收入的主张成为美国新的执政准则,他以恢复经济的理由要求议会把法定负债限额提高到1万亿美元以上。28年后的今天,美国的负债已经超过了里根时代天方夜谭般的“1万亿”8倍。<br>    这还是不考虑未来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支出的数据。如把未来的现金流折现考虑进来,“至少2003年真实债务的估值为官方公布数字的7倍。”安迪森·维金认为。<br>    然而正是在“只要资产大于负债美国就是安全的”这一疯狂理论的支撑下,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成指数级攀升。“任何一个美国政府或者美联储的官员都会说支持强势美元,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在把美元赶进弱势的深渊。”安迪森·维金说。<br>    抛售已偷偷来临<br>    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05年10月,外国政府和银行持有的美国国债的规模为2.102万亿。<br>    “我担忧的是,美联储愿意为了那些在按揭抵押贷款上投机失败的华尔街银行做任何事,甚至以美元的价值为代价。美国国会于1913年制定的《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要求美联储需要知道他们管理的美元的价值,但是在美联储的流动性拍卖工具里,可以容许金融机构以按揭抵押贷款资产换取国库券,意味着美联储愿意做任何事。”安迪森·维金说。<br>    他认为,当美国开始做出一些非常规的事情,比如用抵押资产换国库券,对于世界来说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严重经济危机已经上路。中国、印度、日本等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就会变得更敏感。如果美元继续走软,他们选择抛售美元,只能导致美元更加疲软。<br>    “中国政府在去年秋天宣布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就是一个信号,据我所知,韩国政府也已经开始了多元化外汇储备的努力。”安迪森·维金说。<br>    保守地估算,外国政府和银行所持有的美国国债也已超过其债务规模的1/4,已经有1/4不再是“我们欠自己的钱”。倘若美国政府还能按时偿还国家债务,不断累积的利息已不可小觑。这也是未来美联储在加息时,将不得不慎重考虑的成本。<br>    如果美元贬值30%<br>    麦肯锡研究院做了一个让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不寒而栗的假设。 <br>    “如果美元比2007年1月的水平贬值30%,则美国的经常项目到2012年可完全实现平衡。即使贬值幅度没这么大,只下跌20%至25%,也可将赤字减少到占GDP的2%至3%左右。”麦肯锡研究院在一份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报告中称。 <br>    不过,在美元贬值30%的假设下,美国商品贸易赤字仍然会十分庞大,约为7,200亿美元。但贬值会带来更多的海外投资收益,海外资产能加速升值,同时赚得比美国国债更高的收益。<br>    这可以理解成,用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钱,再反手投资中国,这样,贬值能够降低利息,同时还可加速以美元计价的海外资产升值。<br>    麦肯锡研究院认为,这样的话,美国非但不会成为所欠外债高达GDP46%左右的净债务国,反而会成为重要的净债权国,拥有的对外债权将达到 GDP的28%左右。<br>    然而,如果保持汇率不变,并假设全球储蓄和投资在未来五年内继续保持目前的趋势,“那么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到2012年将达到1.6万亿美元,占GDP的9%。”该研究院认为。<br>    尽管在麦肯锡的模型里,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出到2012年也将增加到2.1万亿美元,尚可以为美国的赤字买单。可是其他国家在2012年真的肯拿出所有资本流出的76%购买美国的国债么?<br>    目前美国经常项目赤字高达8,570亿美元,且在继续增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如此之高的赤字是难以为继的。只要全球投资者情绪突然变化,便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影响。<br>    “虽然美元不太可能突然大幅贬值,但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以及其对美元造成的压力依然很严重。”麦肯锡研究院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使命 <br>    I.O.U.S.A.项目是一场历时颇长的冷水澡。正如鲍勃?比克斯比所言,不性感的信息很难打动人。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这部纪录片和本书是近5年工作的结晶。我们刚起步时,不断增加的国家债务和岌岌可危的货币潜在困境(这两件事都被国家决策者们所忽视)根本上不了媒体的头条。 <br>    像次级贷款、资产化证券和通货膨胀这类字眼很少能引起美国民众的兴趣;汽油和食品价格似乎是稳定的;股市好像从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的低谷回升,并准备创出新高;房地产价格看起来将永远走高;利率不断下调。尽管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但是美国人整体上对经济前景和他们自身的处境感到乐观。 <br>    然而我们自有疑虑。 <br>    与许多发达国家一样,美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可是我们却面临着不利的时机,医疗成本显著上升,全美的储蓄率下降。这些因素汇总在一起对经济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然而,就像任何狂言妄语一样,人们很难看出派对(聚会)已经散场。 <br>    2005年秋天,在两年的研究与写作后,比尔·邦纳和我出版了《债务帝国》一书,该书考察了美国社会各个层级的负债增长的历史。联邦政府已经并且仍然在使联邦预算赤字创下历史新高。全美的负债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着。小布什政府在海外发动了不受欢迎的战争,国会——扩大一点说,美国民众越来越依赖外国债主,依靠社会保险和医疗信托基金来埋单。全美的储蓄率几乎为负值。经常项目收支——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也创下了空前的赤字水平。 <br>    从表面上看,全美的股市和房地产涨势确实不错。但其背后,数字揭示了全然不同的情形。 <br>    我们不敢确信,但怀疑住房抵押市场会成为压力之下系统中最早垮掉的一级。我们预测该市场将崩溃,房地产业下滑会导致经济衰退,而住房刚刚开始成为大量美国人的首要财富来源。鉴于此,我们觉得把《债务帝国》一书送给所有国会成员是个好主意。我们给美联储送了一本,也给白宫送了一本。当时,我们感到决策者根本没有关注这件事。只要美国财政部印刷局(BEP)还在印制美元,似乎就没有人会杞人忧天。 <br>    一次偶然的机会证明我们错了。 <br>    2005年11月14日,我们正准备把这本书寄往马尼拉时,《今日美国》推出一期封面文章,报道大卫·沃克(后来任美国审计长)在全美新闻协会做的一次新闻发布会。 <br>    该报援引沃克的话说:“美国有如覆灭前的罗马帝国。其财务状况‘一塌糊涂’,‘它的商业模式已经完蛋了’。它面临着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储蓄赤字以及领导力赤字。”这番讲话与我们正在邮寄的这本书关注到同样的话题,这似乎不是个小小的巧合。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沃克先生的“四大赤字”对这一项目(project)的重要性,您将会看到,它们既说出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提供了框架,我们希望把一个艰深难懂毫不性感的信息带给更广泛的受众。 <br>    在我们想出(《债务帝国》这个题目之前,我在佛蒙特州枫林市(sugarbush)布拉德和朱莉·维金的公寓里做研究,被大雪困住了好几天。我带了大量阅读材料和一部纪录片,丹尼尔·耶金的《制高点》。耶金的著作遵循了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中的想法。 <br>    坐在书籍中间,屋外白雪皑皑,我把《制高点》这部影片当做一个消遣。你可以把我叫做“受虐狂”。在观看第二遍时,影片制作者处理与我们类似的主题的方式打动了我。他们甚至把经济学变成了一种电视娱乐项目。 <br>    几个月后,《债务帝国》受到媒体的一些关注。《纽约时报》杂志简要介绍了这本书。ABC新闻台把我们纳入凌晨4点的节目。 <br>    回想起在佛蒙特州被大雪困住的情景,我当时天真地认为把《债务帝国》拍成一部纪录片会是个不错的主意。给朋友一盘DVD,告诉他“你必须看看这部电影”,不是比给他一部讲述美国负债历史的400多页的大部头要容易得多吗?想得容易,实际制作电影比写一本书要麻烦得多。 <br>    在几次起步失败后,我们时来运转,找到了能够最终把这一项目做下去的团队。《每日清算》电子版的读者乔恩·卡尼斯(Jon Carnes)对我们写完脚本的电影提出了一个非正式的提议。约翰是Eos基金会的创始人,近期刚刚在好莱坞投资了一个制片厂。约翰说,他认识一些制片人,如果我们真想做下去,他会帮我们牵线。这一关系使我们结识了萨拉·吉布森,她制作的一部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参映,她在那里遇到了帕特里克·克里登和克里斯廷·奥马利,当时他们也在圣丹斯电影节,以他们的影片《文字游戏》参展,那部影片是有关《纽约时报》字谜游戏的一部纪录片。 <br>    奥马利—克里登团队并没有轻易答应出山,我们打了好几个电话(实际上是五个电话),认真交谈,并面谈了好几次,帮助他们了解我们正在努力把一个复杂且干巴巴的经济话题变得有趣而富有娱乐性,以使它能够满足更广泛的观众。 <br>    最后,帕特里克和克里斯廷对这项挑战有了兴趣。帕特里克后来在洛杉矶对一位《文字游戏》的观众说:“在决定制作有关全美负债的影片之前,我们觉得不会找到比制作有关填字游戏的电影更难的选题了。” <br>    随着团队组建完毕,一份相当不错的预算也到位了,我们开始干活儿。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头几项工作之一是找齐我们这部片子要访谈的对象,要列出有冲击力的名单。很自然地,大卫·沃克关于这个国家的财务状况可以与覆灭前的罗马帝国相比的看法使得他成为这部纪录片的头号人选。因为曾经参与了“财政警世之旅”,他同意和我们见面。 <br>    出乎我们的意料,在我们首次见到大卫时,他告诉我们,他读过《债务帝国》,而且很喜欢这本书,尽管他并非完全同意这本书的观点。我们明白我们在经济和政治历史方面有共识。 <br>    从导演的角度看,帕特里克的才华显而易见。他说服我们,如果我们打算成功地把一个复杂的故事讲给普通大众来听,我们就要用“真人真事”来引起观众的兴趣。经过几次激烈且富有成效的讨论,在帕特里克的母校美国电影学院的课堂里,我们越来越有兴趣要把大卫·沃克和鲍勃·比克斯比请来做影片的主角,他们也越来越愿意和我们合作。 <br>    本书的读者可能会认为这是把《债务帝国》一集一集地搬上银幕,但正是由于我们面临把故事变成电影的挑战,我们现在做出的这个东西完全是另一回事儿。实际上,I.O.U.S.A.拥有自己的生命。因此,无疑您会看到这部纪录片受到那本书的“启发”。在我们第一次遇见大卫时,我们抓住了他在“财政警世之旅”中的“四大赤字”,以此作为讲述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最重要的故事的坚实框架。 <br>    这部纪录片和本书大体上是书面经济学的一个实践,与我们在《每日新闻》或其他书中有关这一题目所写的大部分东西都不一样。正如我们在全美的讨论、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普通民众对一个国家所面临的经济或者挑战根本没有概念。整体而言,大多数人认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货币供应”的管理,或者保证政府运转都是别人的事儿,是华盛顿或纽约的“专家”们的工作。 <br>    为使人们感到有权威性而愿意采取行动改变,我们决定周游世界去采访他们。当然,这一纪录片使我们走访了纽约和华盛顿特区,跑遍了全美——洛杉矶、奥马哈、新罕布什尔州的康科德(Concord)、艾奥瓦州的埃姆斯。它还使我们走到海外,足迹遍及上海、北京、温哥华、伦敦和巴黎。 <br>    我们采访了两位美联储前任主席,两位前任财政部长,一位前任商务部长,以及前任总统候选人。我们还采访了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中两名最高级的参议员,以及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首位主任。 <br>    我们在国会山的大理石厅堂里漫无目地地闲逛,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各式的照相机或发光设备。同样地,我们混过了全美最大银行的保安系统。 <br>    我们与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些财经畅销书的作者、主要的政策制定者、银行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和市政领导人喋喋不休地交谈。我们还缠住了重要财经出版物的记者和编辑。整整一年半,我们从其他电影摄制者、作家和制片人那里获得了灵感。 <br>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逢人就问他对我们的使命、对经济和他自己的生活状况如何看待。也许有人会说这太过分了。 <br>    最后,我们所了解到的,说远点,您在本书里所读到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对于美国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没有人全盘同意。但是大家都同意,我们已经寅吃卯粮太久了。罗伯特·鲁宾在花旗银行的总裁办公室里对我们说:“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深表赞同。 <br>    我们采用了一些数字和图表来说明如果不考虑国家的四大赤字,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为了使故事更有趣,我们聚集到人物身上,聚集到那些对联邦政府的经济和财政做出重要决策的人。 <br>    谁不想听呢?举个例子,保罗·奥尼尔——美国第72任财政部长,他当面告诉我们,后来当选为副总统的迪克·切尼曾对他说“里根证明了赤字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保罗·奥尼尔由于对小布什的减税政策“持不同意见”而被炒了鱿鱼。里根证明的是,如果选民不把当权者当回事儿,那么即便存在赤字也没什么关系。 <br>    在写完《每日清算》(Wiley,2003)中“艾伦·格林斯潘的辉煌结局”一章时,我们并不知道当我们采访格林斯潘时会得到什么回答。但是我们发现他对其担任美联储主席18年来为何利率保持如此低位的解释很有趣。格林斯潘说,冷战结束在东方创造了资本需求,这使得西方的利率得以保持低位。 <br>    我们到花旗集团的总裁办公室去找美国第70任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当时他已是花旗集团的总裁。5个月后,次贷危机爆发。但是鲁宾先生平静地告诉我们,当克林顿政府在财政预算上达到“约30年来首次”联邦预算盈余时,他才知道达成“政治上的联合共识”(political coalescence)有多难。 <br>    在奥马哈市中心基维特广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部一间普通的会议室里,沃伦·巴菲特参与了我们的节目。最初,我们认为只会和他聊20分钟,但是,他走进会议室对我们说,他“今天不准备做其他事了”。到采访结束时,我们准备的问题都说完了,与他拍摄了一个多小时的节目。 <br>    这场特殊的文字实践的要点很简单。我们打算表明国会预算办公室首任主任艾利斯·丽芙琳所说的那句话,她说:“人们可能会认为决策是由很远地方的其他人做出的,但是在一个民主社会,事情并不是这样。是你在国会或参议院的代表影响着事情的发展,所以重要的是人们要关注它。” <br>    随着曾经生机勃勃的美国经济情况开始恶化,美国人似乎越来越关注国家面临的财政挑战。2007年7月贝尔斯登几乎破产的事件使债务危机引起主流民众的关注,I.O.U.S.A.项目开始了另一次转型。到9月中旬,我们被迫转变思路,把整部片子推倒重来。我们曾经预期的危机不是“将要发生”,而是正在发生。我们每天早上坐下来写作之前都会读到大量关于危机的头条新闻。 <br>    当我们决定重新策划时,I.O.U.S.A.从935部电影中被选中,成为2008年圣丹斯电影节参赛的影片,这让我们震惊。在电影节上,观众显然认可这部影片的讯息,每次放映都座无虚席,观众起立喝彩。电影杂志《综艺》(Variety)把这部影片比做经济界的《难以忽视的真相》(A,2.InconvenientTruth)。《洛杉矶时报》的影评人肯尼斯·图兰把它称做“圣丹斯电影节上最震撼人心的影片”。《巴尔的摩太阳报》的迈克尔.斯拉戈评价说,我们的节目来自“新一代纪录片制作者”。 <br>    后来,我们把这部影片带到达拉斯、费城、北卡罗来纳州的杰克森维尔、俄勒冈,以及马里兰州的银泉。在每个电影节,这部片子都备受好评。在我们的家乡巴尔的摩,马里兰电影节导演杰德·迪茨帮助放映了这部影片,他的办公室离我们的办公室仅一步之遥。在这一项目早期阶段的把握上,杰德帮了大忙。观众的反响再次鼓励了我们。
展开
目录
序<br>第一部分:任务<br>第一章 国情真相<br>第二章 预算赤字<br>第三章 储蓄赤字<br>第四章 贸易赤字<br>第五章 领导力赤字<br>结语<br><br>第二部分:访谈<br>艾利斯·丽芙琳(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首任主任)<br>威廉·邦纳(Agora出版集团的创始人,《债务帝国》等三部畅销书的作者)<br>罗伯特·鲁宾(美国第70任财务部长)<br>彼得·G·皮特森(黑石集团、彼得·G·皮特森基金会创始人)<br>罗恩·保罗(2007年以草根式总统竞选而令人刮目相看)<br>保罗·A·沃尔克(奥巴马“总统复苏经济委员会”主席、前美联储主席)<br>艾伦·格林斯潘(前美联储主席)<br>沃伦·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首席执行官)<br>詹姆斯·阿雷迪(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驻上海记者)<br>保罗·奥尼尔(第72任财务部长,因意见不同被小布什炒了鱿鱼)<br>阿瑟·拉弗(著名经济学家)<br>斯蒂夫·福布斯(福布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布斯》杂志主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