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孙子兵法:影响世界的中国谋略经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239769
  • 作      者:
    (春秋)孙武原著
  • 出 版 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从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到用计使间的窍门,全面系统揭示《孙子兵法》中庞大而细腻的军事理论体系
  从中国到世界,从军事到商业,全面展现《孙子兵法》产生的巨大影响
  独特的编辑手法,无须连续阅读,可以让你从任何一页看起
  《图解孙子兵法:影响世界的中国谋略经典》采用了一种针对现代人知识结构和生活节奏特点的全新的编辑模式。其特点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打开《图解孙子兵法:影响世界的中国谋略经典》,我们以一篇篇简明的文字、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将《孙子兵法》那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体系呈现在您的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孙武[1]也就是孙子,出生于约公元前552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人,汉族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孙武的远祖其实既不姓孙,也不姓田,而是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
  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领域包括今河南的东部及安徽的北部,国都在陈(今河南淮阳一带)。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女婿胡满,他是舜的后代,父亲是周武王时负责执掌陶器制作的“陶正”(官名)。周王朝建立后,建立了数百个诸侯国,以屏卫周王室。姜子牙被周武王分封到齐地,建立齐国。胡满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陈。此后,胡满因封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即姓陈。
  公元前527年,年仅25岁的孙武完成旷世圣书——《孙子兵法》。
  公元前707年,当陈国君位传至陈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陈桓公的弟弟杀了兄长陈桓公,篡夺了君位,自立为王,史称陈厉公。7年以后,陈桓公的儿子陈林又杀死了他的叔父陈厉公自立为陈庄公。庄公在位7年,死后由其弟弟接位为陈宣公。陈宣公立其长公子御寇为太子。公元前672年,陈宣公的宠妃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为讨好宠妃,陈宣公废嫡立庶,杀死了太子御寇,另立宠妃生的儿子为太子。公子陈完(字敬仲,生于公元前705年)是陈厉公的长公子,又是太子御寇生前的知己好友。他预感到大祸即将殃及自己,甚至有生命危险,于是决定逃离陈国。
  离开陈国以后要投奔到什么地方,陈完早就有了打算。他目睹在争霸中原的角逐中,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和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锐意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广纳人才。于是,陈完毅然来到齐国。
  陈完到达齐国后,齐桓公见他仪表堂堂,言谈不俗,颇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陈完又是陈国公子,虞舜之后,于是齐桓公打算聘他为客卿,也就是当齐桓公非齐裔的高级幕僚。陈完谦逊地谢绝了。齐桓公就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全国所有的手工制造业)的“工正”(官名)。
  陈完在齐国,讲仁守义,办事得体,表现出很高的道德修养。有一次陈完在白天招待齐桓公饮酒,当喝到兴头时,天已经黑下来了。齐桓公说:“点上灯继续喝!”这时陈完很恭敬地站起来说:“臣只知道白天侍奉君主饮酒,不知道晚上陪饮,实在不敢奉命。”后人评价陈完这种做法时说:“用酒来完成礼仪,不能无限度地继续下去,就是义;陪君主饮酒完成礼仪后便不再使君主过量过度,这就是仁。”这件事是陈完讲仁守义的很好体现。
  陈完在担任“工正”期间,不仅帮助齐国完成了“工盖天下”、“器盖天下”的争霸目标,还组织人编定了《考工记》一书。由于陈完出色的工作和绝佳的人品,齐桓公便赐给他一些田庄。陈完一则为了隐姓避难,二则为了表示对齐桓公赐封田庄的感激,三则当时陈、田二字的读音差不多,故以田为姓,改陈完为田完。田完后来娶齐大夫懿仲之女为妻,家世逐渐兴旺起来,富贵盈门,成为齐国的望族。田完死后,谥号敬仲。
  田敬仲完之子名穉孟夷。田穉孟夷生湣孟庄。田湣孟庄生文子须无,事齐庄公。田文子须无生桓子无宇,亦事齐庄公。田无宇承田氏家族尚武遗风,以勇武著称,力大无比,受到齐庄公的宠爱和器重,官至大夫,并被封采于齐国的莒邑(孙武出生地)。田无宇有三个儿子:田开(武子)、田乞(厘子)和田(孙)书。田开没有官职,是平民布衣,其一生主要活动在柏寝台,曾为齐景公登台而鼓琴,是齐国有名的“乐师”。田乞为齐国大夫,先事齐景公,后为齐悼公之相。其在政期间,向民众收取赋税时,故意用小斗;而在向民众放贷时,却故意用大斗,暗行德政于民,收取民心。从此,田氏深得民众爱戴,“归之如流水”,田氏家族日益强盛。田(孙)书即孙武的祖父,在景公朝官至大夫,后因景公赐姓孙氏,改姓名为孙书。田(孙)书的儿子孙凭,即孙武的父亲,字起宗,在景公朝中为卿。田无宇、田(孙)书、孙凭,祖孙三代同在朝中为官,且地位显赫,权倾一时。
  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
  孙武到了吴国,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通过斩姬练兵,取得了吴王的赏识。在伍子胥,孙武的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吴王极为倚重二人,把他们两人视为左臂右膀。吴王读过《孙子兵法》,也想深入讨论。一天,吴王同孙武讨论起晋国的政事。吴王问道:“晋国的大权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和韩,魏,赵六家大夫手中,将军认为哪个家族能够强大起来呢?”
  孙武回答说:“范氏,中行氏两家最先灭亡。”
  “为什么呢?”
  “根据他们的亩制,收取租赋以及士卒多寡,官吏贪廉做出判断的。以范氏、中行氏来说,他们以一百六十平方步为一亩。六卿之中,这两家的田制最小,收取的租税最重,高达五分抽一。公家赋敛无度,人民转死沟壑;官吏众多而又骄奢,军队庞大而又屡屡兴兵。长此下去,必然众叛亲离,土崩瓦解!”
  吴王见孙武的分析切中两家的要害,很有道理,就又接着问道:“范氏、中行氏败亡之后,又该轮到哪家呢?”
  孙武回答说:“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范氏、中行氏灭亡之后,就要轮到智氏了。智氏家族的亩制,只比范氏、中行氏的亩制稍大一点,以一百八十平方步为一亩,租税却同样苛重,也是五分抽一。智氏与范氏、中行氏的病根几乎完全一样:亩小,税重,公家富有,人民穷困,吏众兵多,主骄臣奢,又好大喜功,结果只能是重蹈范氏、中行氏的覆辙。”
  吴王继续追问:“智氏家族灭亡之后,又该轮到谁了呢?”
  孙武说:“那就该轮到韩、魏两家了。韩、魏两家以二百平方步为一亩,税率还是五分抽一。他们两家仍是亩小,税重,公家聚敛,人民贫苦,官兵众多,急功数战。只是因为其亩制稍大,人民负担相对较轻,所以能多残喘几天,亡在三家之后。”
  孙武不等吴王再开问,接着说:“至于赵氏家族的情况,和上述五家大不一样。六卿之中,赵氏的亩制最大,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不仅如此,赵氏收取的租赋历来不重。亩大,税轻,公家取民有度,官兵寡少,在上者不致过分骄奢,在下者尚可温饱。苛政丧民,宽政得人。赵氏必然兴旺发达,晋国的政权最终要落到赵氏的手中。”
  孙武论述晋国六卿兴亡的一番话,就像是给吴王献上了治国安民的良策。吴王听了以后,深受启发,高兴地说道:“将军论说得很好。寡人明白了,君王治国的正道,就是要爱惜民力,不失人心。”
展开
内容介绍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为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传统兵学的奠基之作,它还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军事理论体系,因此也有着“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称号。《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但其影响又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了一股将《孙子兵法》运用于非军事领域的研究热潮。人们从经济学、体育竞技、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它,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这样说,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孙子兵法》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思维。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且都是古文写成,所以令许多初接触它的读者不免有深奥难懂之感。因此,本书采用了一种针对现代人知识结构和生活节奏特点的全新的编辑模式。其特点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打开本书,我们以一篇篇简明的文字、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将《孙子兵法》那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体系呈现在您的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关于《孙子兵法》
  第一节 《孙子兵法》的影响
  1.兵学鼻祖,一书多能
  《孙子兵法》对世界的影响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不仅是中国的谋略宝库,而且在世界上也久享盛名。美国军事理论家约翰·柯林斯在其著作《大战略》中说:“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制约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为春秋末期孙武所作。《孙子兵法》全书共约6000字,十三篇,分别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对军事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兵学的奠基之作,被历代兵家奉为百世谈兵之祖。《孙子兵法》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兵学体系(军事理论体系),它包括了中国传统兵学的主要内容,指明了后世兵学的发展方向。正如明人茅元仪指出的:“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中国兵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都有所发展,但在西方军事理论传入以前,都没能突破孙子的思维而建立一个新的兵学体系,而且从实践的层面看,《孙子兵法》被用于实战的例子在历史上更是不绝于书。《孙子兵法》被尊为“百世兵经”,孙武被尊为“兵学鼻祖”,其原因正在于此。
  真理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价值。《孙子兵法》在热核时代乃至信息化战争时代,依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从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积极防御理论到我国现行的战略方针、作战条令,都无不留有孙子思想的深深印记。《孙子兵法》还走出国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军事家频频运用孙子的思想来研究军事问题。从利德尔·哈特的《战略论》到约翰·柯林斯的《大战略》和布热津斯基的《运筹帷幄》,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孙子的影子。《孙子兵法》中的某些观点,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强调慎重对待战争和控制战争的思想,注重联盟战略的“伐交”思想等,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中,显示出更加宝贵的价值。
  《孙子兵法》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但其影响又绝不仅限于军事领域。早在战国时期,白圭便运用孙子的思想来经商并获得了成功。产生于北宋的《棋经十三篇》则是仿《孙子兵法》十三篇而著的围棋理论著作。清代名医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借鉴《孙子兵法》的用兵原则提出了用药治病的十种方法,颇有见地。最后,他还感慨地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孙子兵法》在非军事领域的运用研究至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高潮。50年代,日本出现了“兵法经营管理学派”,其影响迅速波及世界各地,形成了经济领域《孙子兵法》研究的热潮。此外,人们还从哲学、医学、体育竞技、系统科学、决策学、心理学、语言学、数学、预测学、行为学等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孙子兵法》,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书能够在非军事领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原因在于它将军事领域中的具体原则高度提炼,上升到哲理的层次,从而具有了普遍的指导意义。经过数千年的时间,《孙子兵法》的思想已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2.兵法经营管理学派
  《孙子兵法》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一部专门研究作战、揭示战争规律的军事著作。但是,孙子总结出来的许多用兵之道,也完全适用于经济管理。实际上,《孙子兵法》本身就是一部管理巨著,涉及领导艺术、组织管理、战略决策、行销谋略等诸多领域。
  先秦时期的著名商人及思想家陶朱公、白圭,就已将《孙子兵法》中的许多原理成功地应用于商业上的经营管理,并以其为根据创作了《积著之理》和《治生之木》两本专门阐述中国古代商业经营思想的著作。研究这些著作就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内容,如“择人而任势”、“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等,都是从《孙子兵法》中移植过来的。而且白圭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可见,他在实际经商活动中是有意识地从孙、吴兵法中寻求指导和借鉴的。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许多先进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都不约而同地注意把《孙子兵法》运用到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去。比如在日本,20世纪50年代甚至出现了一个“兵法经营管理学派”,其影响迅速波及世界各地,形成了经济领域《孙子兵法》研究的热潮。某些大公司甚至直接用《孙子兵法》作为轮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教材。据《世界经济导报》1983年1月24日报道,中国有一个企业管理代表团访日时曾问起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日方人员回答说,我们的经验来自你们中国,并送了一本书给中国代表团。代表团的人打开书一看,原来是一本《孙子兵法》。
  美国是又一个将《孙子兵法》普遍用于企业经济管理中去的国家。C.S.乔治在其1972年出版的著作《管理思想史》中,就专门提到《孙子兵法》在用人方面的论述,对今天企业管理有很大的价值。他甚至说:“你若想成为管理人才,必须读《孙子兵法》。”1979年D.A.胡伦著的《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书中,推崇《孙子兵法》内含的经济管理思想,说孙子谈到率领军队分层次,军官分等级,并用锣、旗、焰火来传递消息。这说明孙子已经处理好直线领导与参谋的关系,认为这正是现代化企业管理所追求的组织理论。
  3.从东方到西方
  《孙子兵法》对国外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籍在世界上影响最大、最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精辟的论断,受到了当代世界各国军事家的赞赏,甚至许多国家的军事院校都把它作为必修课。
  《孙子兵法》最早传入日本,然后传入朝鲜,18世纪以后又传播到西方各国。
  据考证,《孙子兵法》于公元6世纪即已传入日本,但并不完整。真正对《孙子兵法》在日本的传播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日本学者吉备真备(693~775年)。他于公元716年作为遣唐留学生来到中国,在中国学习了19年的经史诸学之后,携带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许多中国古典著作返回日本。《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产生很大影响,并成为日本主要的军事指导思想。日本人更是把孙武称为“武圣人”,认为“苟如讲兵法,则莫如于孙子焉”。公元10世纪以后,在日本学者和武将中兴起一股研读中国兵书之风,其中又以对《孙子兵法》的研读最为热烈。著名学者大江匡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相传由他所著的《斗战经》,被称为日本历史上首部军事理论著作。这部著作深受《孙子兵法》的影响,是一部将中国古代兵法与日本军事熔为一炉的“不朽之作”。日本战国时代的名将武田信玄,号称是日本的“孙子”。他平素敬奉孙子为“尊师”,将《孙子兵法》中的名句“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四句话写在军旗上,竖于军门。在进入现代以来,《孙子兵法》依然对日本的军事思想影响巨大。比如在日俄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就运用了《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以饱待机”的原理指挥作战,终于在日本海大海战中全歼俄国太平洋第二分舰队。
  《孙子兵法》的西传以法国为最早。1772年,法国神父约瑟夫·丁·阿米欧在巴黎翻译出版了《中国军事艺术》丛书,其中就有《孙子十三篇》,产生很大影响。拿破仑失败后被放逐在圣赫勒拿岛上,据说有一天他在读完《孙子兵法》后,叹息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1905年,《孙子兵法》最早英译本出版。在西方世界中,英国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最深。在全世界所有《孙子兵法》的外文本中,也以英国出版的英译本影响最大。
  1910年,由布鲁诺·纳瓦拉翻译的《孙子兵法》德文本在柏林出版。书名为《中国古典兵家论战争的书》。德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也受了《孙子兵法》很大影响,在其著作《战争论》中就显示了许多孙子的思想。
  美国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开展较晚,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核武器、导弹等新式武器的出现。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作战形式和规律,西方的传统军事战略理论已经过时,而《孙子兵法》因其博大精深的军事哲理内涵,吸引着西方军事战略学家,从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在他1973年出版的著作《大战略》中说遣“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目前美国的国防大学、西点军校、海空军指挥学院等都把《孙子兵法》列为战略学和军事理论的一本必读书。不仅在理论学习上,《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也已尽可能地被美国人应用于现实的国际斗争当中。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就是《孙子兵法》的崇拜者之一。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老布什,发现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而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还有,老布什上台后实行了不少政策,如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实际上也是应用了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1983年2月19日,美联社报道美国军方根据孙子“兵贵神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谋略,制定了强调速度、机动和深入敌后的新战术。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西方的战略家竞对《孙子兵法》作了全新的解释,制定出了所谓的“孙子的核战略”!两千多年前冷兵器时代的孙武,竞成了西方制定核时代战略战术的精神支柱,这是孙武万万没有想到的啊!
  4.辞彩绚丽
  《孙子兵法》对后世语言的影响
  《孙子兵法》不仅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影响深远,而且对后世的语言风格也是影响甚深,在对后世兵书的编纂风格与体裁方面尤其是起到了开创先河的作用。
  《孙子兵法》与兵书的编纂风格
  《孙子兵法》论述军事原理极具特色,突出的特点是舍事而言理,词约而义丰,具有高度的哲理色彩和抽象性质。后世兵书唯《孙子兵法》马首是瞻,很自然地就形成了以哲理谈兵的悠久传统。比如在其之后问世的《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兵经百篇》《投笔肤谈》《阵纪》等知名兵书均以哲理性强而著称。更有如《武经总要》《武备志》等一些大型综合性兵书也收录了非常丰富的军事理论内容。即使是那种专门讲述阵法、兵器的纯技术类兵书,也大都以理论为纲,进行编纂,从而形成了中国兵书“舍事言理”、“以理系事”的写作风格。把《孙子兵法》和同时代相近的几本兵书加以比较,就更可以看出其在编纂风格和语言等方面的历史价值。如同样古老的一兵书《司马法》是“其辞庸甚”。又如《尉缭子》是“质木无文”。再如《吴子》,是“全书辞义均浅薄,前后时有重复”。宋代李涂《文章精义》中说:“《孙子》文字极难学,唯苏老泉数篇近之。”据苏洵自己说,他的《权书》就是模仿《孙子兵法》而作的。
  《孙子兵法》与兵书的编纂体例
  在编纂体例方面,后世兵书也大都模仿效法《孙子兵法》。如《投笔肤谈》就是“仿《孙子》遗旨,出一隙之管窥,谬成十三篇”。
  《孙子兵法》与语言艺术
  《孙子兵法》在语言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它表现在词语的选择和锤炼上,表现在句式的搭配上,表现在丰富多彩的修辞格的运用上等多个方面。因为孙子具有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和高超技巧,所以尽管《孙子兵法》只有短短的6000字左右,但其却处处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夺目光辉。它的语言明快、感情充沛并且辞彩绚丽,说理纵横捭阖、娓娓道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其对后世的语言艺术风格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简述《孙子兵法》
  1.从战略到战术
  《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与战术思想
  《孙子兵法》不仅观点独特,见解深刻,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由于篇幅所限,在这里我们只谈一下它的军事战略与战术思想部分,因为这是它精华的部分。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的前7篇主要讲的都是战略问题。孙子的战略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原则。
  一、非危不战,即挽危为战的原则。这体现了孙子的一种“慎战”思想,这种思想渗透了其兵法的所有篇章。“非危不战”的本意在于阐明战争的作用,主要在于保证国家或军队的安全不受威胁,利益不受损害。归根结底,应是为了“挽危而战”。不是到了情况紧急的非常时期,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关键时刻,不是到了非用战争或战斗解决问题的紧要关头,就决不要兴兵打仗。
  二、非利不动,即战而趋利的原则。这种原则要求战争的领导者在思考战争问题时,首先必须明确战争的目的性,弄清战争的根本利益所在。对此,孙子提出的最高准则是“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即把人民和国家的利弊得失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并作为决策战争的唯一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非得不用,即战则必胜的原则。孙子认为即使有种种利益和有利形势摆在面前,也不可以轻易用兵,而是要非得不用,即后世兵家所谓“战不必胜,不可以言战;城不必拔,不可以言攻”,集中反映了其决策和指导战争的一个基本点: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四、不战而屈人之兵,既不战而胜的原则。孙子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见,孙子虽然强调战则必胜,但“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他的最高战略指导目标。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指采用非直接、非流血的军事手段迫使敌人屈服,从而达到己方政治目的的方法。这一原则,在《孙子兵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孙子全部战略思想中一个颇具创见的基本点。
  《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
  如果说战略是一种相对固定的作战策略的话,那么战术则是一种不断要求“出奇制胜”,灵活多变的作战策略。所以,战术的产生并不是根据战略的需要,而是依据那些众多的现实性和特殊性。
  孙子的战术思想,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方面:
  一、强调“知”的重要性。孙子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即战术的运用是根据敌我情况的变化而灵活使用的,战术的运用是根据敌我情况的变化而灵活使用的,知彼知己强调了客观现实情况的决定作用,即战术首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坚实基础之上。
  二、强调知彼知己的目的在于了解敌我双方的虚实、强弱,然后采用避实击虚的手段去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孙子正是通过对敌我双方虚实、强弱的不断比较研究,并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才发现这一普遍战术规律的。孙子是第一位将最一般和最普遍的战术规律概括出来的伟大军事家,并把它作了充分完整的论述和发挥。
  三、孙子针对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情况,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战术方法。如《军争篇》中的“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及其以后的用兵“八戒”等,《九地篇》和《地形篇》中有关各种不同地形情况下的作战原则等,都充分阐明了“避实击虚”这一基本的战术规律。
展开
目录
中国古代战争器具一览
中国古代的舰队
中国历代甲骨赏析
编者序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本书阅读导航
《孙子兵法》与海湾战争

第一章 关于《孙子兵法》
第一节《孙子兵法》的影响
1.兵学鼻祖,一书多能:《孙子兵法》对世界的影响
2.兵法经营管理学派:《孙子兵法》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3.从东方到西方:《孙子兵法》对国外的影响
4.辞彩绚丽:《孙子兵法》对后世语言的影响
第二节 简述《孙子兵法》
1.《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与战术思想
2.唯物论与辩证法:《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孙子兵法》作者考
1.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
第四节.中国古代兵书颉英
武经七书——中国古代兵书之精华

第二章 《孙子兵法》各篇详解
一.计篇
1.兵者,国之大事:战争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
2.经之以五事: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因素
3.兵行诡道: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4.庙算:计划决定胜负
二 作战篇
1.用兵之害:战争对国家的损害
2.兵贵神速:作战宜速战速决
3.因粮于敌:用敌国物资补充自己
三 谋攻篇
1.不战而屈人之兵:作战的最高原则是不战而胜
2.上兵伐谋:以智谋取胜
3.以强击弱:最基本的攻战之法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作战的关键是要掌握信息
5.七战七捷:“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典范
四 形篇
1.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求胜
2.善守着,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的攻守原则
3.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实力决定胜负
五 势篇
1.势:势的概念以及作用
2.以正合,以奇胜:军队的战术运用
3.求势、造势、任势:创造并且充分地利用优势
4.以地势取胜:萨拉米斯海战
六 虚实篇
1.避实击虚:以“实”兵胜“虚”兵
2.平壤之战:众兵之实击寡兵之虚
3.长勺之战:以气势取胜
七 军争篇
1.军争:为胜而争
2.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军争的方法
3.金鼓旌旗:指挥军队的两件法宝
4.四治: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八 九变篇
1.九变之术:战术运用要灵活多变
2.恃吾有以待:要做好备战工作
3.覆军杀将,必以五危:将帅不知变通的五种危害
4.战场抗命: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九 行军篇
1.处军:行军扎营之法
2.贵阳贱阴:处军总原则
3.相敌:如何判断敌情
4.合之以文,齐之以武:将帅的治军方法(一)
十 地形篇
1.六地:在六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原则
2.六过:将帅的治军方法(二)
3.爱而不骄:将帅的治军方法(三)
十一 九地篇
1.九地:九种地形及作战规律
2.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将帅的治军方法(四)
3.死地则战:赫连勃勃死地求生
4.破釜沉舟:项羽力克秦军
十二 火攻篇
1. 火攻有五:火攻的种类、方法和条件
2.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孙子的慎战思想
十三 用间篇
1.先知者,必取于人:间谍的重要性
2.五间俱起,莫知其道:五种间谍构建起的间谍网络

第三章 中国古代战争、战具大全
第一节 中国古代战争、战具发展过程概述
进化——中国古代战争、战具的演变
第二节 各种近战冷兵器
兵器知多少——兵器的分类
第三节 车战
古代战争的主要形式——车战
第四节 骑兵战
骑兵:驰骋两千年之久的战略力量
第五节 城垣攻防战
1.防御:城垣的功能
2.无坚不摧:种类繁多的攻城器具
第六节 水战
始自“余皇”:中国古代战船发展简史
第七节 火药及火器
1.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火药的发明和传播
2.火器的种类

第四章.商用《孙子兵法》
一.现代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1.智:以智谋事的素质
2.信:诚而有信的素质
3.仁:爱人悯物的素质
4.勇:乘势决胜的素质
5. 严:威严肃众的素质
二.现代商场上的攻战谋略
1.五事:商战决胜的五种因素
2.知彼知己:进行商战的必要前提
3.庙算者胜:商业计划要周详
4.出其不意:商机无处不在
5.因粮于敌:利用别人的力量发展自己
6.十则围之:将竞争对手消灭于摇篮之中
7.敌则战之:与竞争对手决战商场
8.不若则能避之:商战中的以退为进
9.因敌制胜:要做商场上的“变形金刚”
10.以迂为直:商战中切忌急功近利
11. 先知地形:如何选择商店的位置
三.现代企业管理妙法
1.兵非益多:打造精干、高效的职业团队
2. 恩信使民: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3.赏罚分明:建立完备的企业赏罚制度


各章图版目录
第一章
《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孙子兵法》对后世各方面的影响
《孙子兵法》用于商战一例
《孙子兵法》对日本的影响
《孙子兵法》的各国译本
《孙子兵法》与修辞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体系
十一家注孙子
孙子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孙子的一生
《武经七书》及其注释
“七书”之《吴子兵法》
“七书”之《司马法》
“七书”之《李卫公问对》
“七书”之《尉缭子》
“七书”之《三略》
“七书”之《六韬》

第二章
战争关乎国家的存亡、人民的生死
五事七计
武王伐纣:“五事七计”定胜负
兵行诡道
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战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解决战争对国家经济破坏的方法:速战速决
对“因粮于敌”的反制战术:坚壁清野
墨子不战救宋国
距闉、轒辒:两种攻城的器具
攻战五法
现代战争的立体信息网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
粟裕与白起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
庞大的苏联军队
战略导弹核潜艇
取胜之道在于以强击弱
兵之“形”、“势”
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中国古代的阵法
创造有利态势并且充分利用
萨拉米斯海战的启示
形人而我无形
中朝联军“避实击虚”克平壤
士气也是决定实力的因素
军争及其目的
军争的方法(一):以迂为直
军争的方法(二):以患为利
古代的16种战旗
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士气盛衰的一般规律
“军争”六要素
“五地”之变
中国古代城市的防御建筑
将帅的五种弱点
汉王朝血统表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半济而击:特雷比亚河畔之战
四种地形条件下的“处军”之法
应该远离的六种地形
相敌“三十二法”
赏罚分明是治军的一大原则
六种作战地形
军队内部组织关系的六种错误情况
关爱但不溺爱
散地、轻地、争地、交地和重地
兵若“率然”
五胡十六国
巨鹿之战
火攻五法
几种火攻的器具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运用间谍的意义
间谍的种类及任务
使用“反间”的经典:蒋干盗书

第三章
中国古代战争、战具发展的四个阶段
古代兵器的几种分类
战车的结构
战车的装备和车战的基本战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装骑兵
骑兵战术
各种打击或捕获来敌的器械
“塞门刀车”、“软梯”、和“地听”
“巢车”
一些强行攻坚的器械
汉代的战船种类
中国古代战船上的武器装备
从东方到西方——火药的传播
燃烧类和爆炸类火器
管状类火器发展简表

第四章
只花五毛钱的广告
用制度保证诚信
遵守商业道德既是商场之“仁”
陈嘉庚勇闯橡胶业
严格不仅仅是对员工
五种竞争力因素决定商战成败
现代商场情报战
商业计划要周详
出其不意,变废为宝
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
商业上的“十则围之”
两商相斗韧着赢
以价值营销对抗价格营销
变化是我们的生命
汽车厂商的售后服务
家乐福与沃尔玛不同的商业地缘战略
五种地区的投资选择
如何打造精干、高效的职业团队
海尔的“排忧解难工程”
十种不花钱的奖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