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里,“赞美”与“恭维”是一对孪生兄弟,好像没什么差别。其实不然,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一般来说,赞美是针对你发现的对方优点而言,而恭维则不一定是对方真正的优点。因此,有时恭维显得有点儿虚情假意,有时被人们称为“讨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戴高帽”、“献媚邀宠”等,常被人们所鄙视。其实,这都是“不恰当的恭维惹的祸”。有时,因为恭维话说得过于低俗、过于频繁,就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而那些上等的恭维不仅能起到化解紧张关系的作用,还可称为一种艺术。
钱钟书先生有一年冬天访问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座谈会上做《诗可以怨》的演讲。面对众多神情各异的日本学生,钱先生不慌不忙地说了这样的开场白:
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就算一个中国学者来讲他的本国学问,他虽然不必通身是胆,也得有斗大的胆。理由很明白简单:日本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通晓日语的中国学者也满心钦佩和虚心采用你们的成果,深深知道要讲一些值得向各位请教的新鲜东西实在不是轻易的事。我是日语的文盲,面对着贵国“汉学”等文化的丰富宝库,就像一个既不懂号码锁、又没有开撬工具的穷光棍,瞧着大保险箱,只好眼睁睁地发愣。但是,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惯语,说:“他发明了雨伞。”据说有那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来了,他凑巧拿着一根棒和一方布,人急智生,他用棒支撑方布,遮住头顶,到家时居然发现自己没有被淋湿。他自我欣赏之余,觉得也对人类做出了贡献,应该公之于世。他风闻城里有一个发明品专利局,就兴冲冲拿着棒和布赶进城去,到专利局里报告和表演他的新发明。局里的职员听他说明来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伞来,让他看个仔细。我今天就仿佛那个上专利局的乡下佬,孤陋寡闻,没见识过雨伞。不过,在找不到屋檐去躲雨的时候,棒撑着布也不失为应急的一种有效办法……
这段谦虚的开场白,先是讲对日本汉学研究,中国人不敢等闲视之,即使是中国专家在日本讲中国学问,也要对听众的水平做最充分的估计。后讲自己不通晓日语,除了有勇气之外,没什么资本。然而,这两方面的内容以巧妙的自谦自嘲恭维了日本的听众,不着痕迹、不动声色,使人浑然不觉,又富有新意、表述恰当,真可谓恭维话中的经典。
当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能达到钱钟书那种程度,也并不是所有的恭维话都必须那样深刻经典,生活中更多说恭维话时都是简简单单的,只要动一点儿小脑筋即可。
有位生性高傲的处长,人人都说他很难接近,表情生硬冷漠。有位外地来的办事员事先打听到他的脾气,一见面就微笑着递了一支烟说:“处长,您好,没来之前心里直打鼓,结果我一进门就有人告诉我,处长是个爽快人,办事认真,工作效率高,对外地人也特关照。我一听,心里算踏实了。我就爱和这样的领导打交道,痛快!”这几句开场白,把处长捧得脸上立刻露出一丝笑容,接下去谈的正事,自然也比较顺利了。
这位办事员的成功便得益于开头的那几句漂亮的恭维话。他先把对方抬起来,使高傲者不自觉地维护起在对方心里的美好形象,从而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了。
无独有偶,在民间也有一则关于“恭维”的小笑话。
某君是“拍马屁”的专家,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后他见到阎王,阎王看到他便拍案大怒:“我最恨你这种马屁精了。”此人忙叩头回道:“因为世人都喜欢听恭维话,大王您公正廉明,谁敢拍您的马屁呀。”阎王听了,连说:“这倒也是,谅你也不敢拍我的马屁。”
这则小笑话颇具讽刺地说出了这样一个事实,不管是人是鬼,谁都是愿意听好听的,只要你恭维得有分寸,不流于谄媚,不伤人格,说些“美丽的谎言”还是会讨人欢心的。可见,戴高帽、说恭维话与赞美别人一样,都是每个人应该学会的社交手段。恭维话除了与赞美相同的原则和特点外,还有些要格外注意的独特之处:
(1)恭维人的话在精不在多
有位人际学家曾说过:“别像一个暴发户花钱那样,大手大脚地把高帽扔得到处都是。”的确,恭维人的话在精不在多,说好了一句胜过百句,说得没有技术含量,再多也没有效果,而且,过多过滥的恭维话必定毫无特点,听多了对方会觉得不自在,觉得你是虚情假意。如果你对每个人都花言巧语,你的信任度也会受到影响;同时,恭维过多也不利于交谈,本来紧凑的谈话如果频频出现“好聪明”、“好有能力”,对方频频表客气,谈话的气氛必然被破坏,往往无法顺利进行。
(2)“拍马屁”别拍到马蹄上
戴尔·卡耐基说:“赞美的话会因场合不对,没有说中要点,或时机不对……而收到相反的效果。与其那样,还不如什么都不说为好。”
有一次,大仲马去俄国旅行,来到一座城市,他决定去这个城市里最大的书店去逛逛。
这家书店的老板听到这个消息,想借此机会设法做点儿让这位法国著名作家高兴的事情,以备以后宣传之用。于是,他让员工把所有的书架上全摆满大仲马的著作。
大仲马到了以后,老板陪着他转,见到书架上全是自己的书,很吃惊。
“其他作家的书呢?”他迷惑不解地问。
“其他作家的书?……”书店老板一时不知所措,说道,“全……全都卖完了!”
书店的老板本来是想恭维和讨好大仲马,结果闹了个大笑话,得到了相反的效果,这就是因为恭维过度,“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
(3)明目张胆不如无声无息
清朝刊印《二十四史》时,乾隆非常重视,常常亲自校核,每当校出一个差错来,都觉得很有成就感。狡猾的和坤和其他一些大臣为了迎合乾隆的这种心理,就在书稿中故意抄错几个字,以便让乾隆校正,哄皇上开心。
这个无声无息、不着痕迹、奇妙的方法比当面奉承他学问深高明得多,也自然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