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北院门<br> 到西安不去北院门,等于白去——这句话诚不我欺。放眼西安,纵观历史名迹自然已是一大盛事,但如果不去尝尝西安的特色小吃,不去领略一下千年古都在民族融合之下奔放热烈的美食文化,那可实在是犹足遗憾。<br> 北院门在鼓楼后,从古朴庄重的鼓楼往北,一直到市政府所在地。明代名为宣平坊,到了清,巡抚部院衙门就设在此街的北端,也就是如今的市政府所在地。相对于西大街以南的陕甘总督衙门而言,地处北边,人们便把巡抚衙门俗称北院,这条街也就顺名为北院门街。它作为清代省级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借着鼓楼千古雄风的伟势,历来人潮如织,商务繁盛,更有很多名人故居在此,带来一股文隽风气。清光绪26年(1899年),慈禧太后为躲避八国联军,携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就是住在北院。跟随而来的王公大臣也多住在这一带,再加上随之而来的各省贡银、贡物,让这条街更是盛极一时,店铺林立,往来人潮擦踵摩肩,直至民国年间仍是商业繁华的重地。依着这些历史故迹,如今的北院门依旧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加之南有明时修筑的鼓楼,西有明清“榜眼古民居”,北有石牌坊,已成为一条领略老西安风貌,一时无他的独特胜地。<br> 从隋唐开始,北院门周边一直是回汉混住区,往来的各国使节和来长安做生意的商家们都聚居在这里,不断繁衍生息。这些古老移民的后裔世代在此居住,一方面逐步融入汉人的生活,通过科举参与国家政治,另一方面也因着自己的信仰和生活习惯,在此留下自己民族的刻印。北院门西有清真大寺,北有小皮院清真寺,周边可谓回民风情集中展示的地方,北院门街已被辟为回坊风情街,南端有印着典型伊斯兰圆顶建筑图样的大招牌,北口有汉族风的三门石牌坊,两个民族的典型建筑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从清代一直繁盛到如今的这条街上,各种民俗器物店和风味饮食店,甚至大大小小的街边摊贩,全都是由回民经营,民族风味浓厚。从门洞里看过去,街道两旁满满立着飞檐秀角的汉式建筑,沉灰的砖墙里透着久经岁月的厚重。民以食为天,如今这条街上布满了典型的回民烧烤,空气中弥漫的尽是烤肉的青烟。街上诸多的小吃正是悠远历史中人文发展的印记,飘香繁远,吸引了诸多游客。<br> 挤过拥挤的人群一路走来,最先引人注目的是街道两边诸多的小摊。有从旁边的店铺里一直延伸出来的,也有私贩推着小车单独外卖的,静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用吆喝也自有买主。因为实在是——精巧漂亮、喷香迷人,叫人一看就挪不开步,一吃就停不下嘴。<br> 头一个当属八宝玫瑰镜糕,小小的东西实在可爱到让人舍不得吞下。放在手里如手掌般大小,圆如手镜,据说因此而得名。底儿是白白的粉糕,用糯米和些玫瑰糖、桂花糖和芝麻糖蒸出来,上面铺着黄、红、绿三色糖粒,撒着葡萄干、青梅、山楂条,色泽鲜艳,吃的时候先蘸一层白糖、芝麻、花生粉,再蘸一层玫瑰酱。口感嘛——宋史记载宰相刘晏曾赞曰:“黏甜味美,美不可言。”尝来一试,果然浓香满嘴,清甜怡人,快乐的糖粒处处蹦,软烂的糯米丝丝黏,嘴里舒爽得不得了。北院门一路,卖这小东西的委实不在少数,小小的袖珍蒸笼如同宝塔般层层垒叠在火头,一蒸起来就呜呜作响,仿佛汽笛鸣叫,这声响和着特有的香味远远地飘散出去,真是想错过都很难。<br> 小镜糕不撑肚,赶快寻摸下一样美味。<br> 到西安,不吃凉皮不上算。虽然现如今凉皮卖得满天下,可到底不地道。犹记得当年同学对着买来的凉皮秀眉一蹙,嘴角一瞥,放了筷子就来一句“我们西安的凉皮是最地道的”。随即便有关于凉皮的千百字演讲,引得一帮人从此对西安凉皮充满了由衷的向往。<br> 如今在这北院门上,吃的是正宗清真食品,麻酱凉皮。米皮蒸得那么薄又切得那么细,还未入口先就有精细之感开始刺激胃腺。切好的凉皮放进盆里,裹上黄瓜丝,依次放上盐、醋、酱油搅拌,再挑了芝麻酱拌在里面,顿时香味扑鼻。临了再倒上粗辣椒油,红艳艳的油水顺着缝隙四下流开,细细的辣椒粒随着搅拌四处滚动,让米皮吃饱了滋味。一尝香,二尝绵,三尝辣,四尝清,好吃到差点连筷子也放不下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