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在《原道训》开篇中指出:“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淳,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螟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纺宇宙而章三光。甚淖而滑,甚纤而微,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br> 此段论述主要指出了“道”的以下特征:首先,淮南子在可经验的时空中描述道的无所不在、无所不及的弥漫性,同时指出道在运动中所显现出的一系列对反特性:冲而徐盈、浊而徐清、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这一系列特性是“道”永恒运动的动力;其次,突出了道的功用,“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状态、属性、运动、变化得以实现的总根源。具体地说,道的含义具有以下两个。<br> 第一,“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根或本源。<br> “本根”一词出自《庄子.知北游》:“恬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蓄而不知,此之谓本根。”本根包括三项意谓:“一是万物之所从出、宇宙之所从始;二是万物之所依、大化之所待;三是涵万物、赅总一切,为一切之宗主。”对道与万物的生成关系,先秦诸子多有论述,老子认为道为万物的本源,如“道冲,而用之或不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