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本溯源: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之流变<br>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幽灵的横空出世与西方的驱魔之路<br> 不同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差异和外在紧张。无论是语言辱骂、武力干涉、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还是和平演变策略的最终形成,都是这种内在差异和外在紧张的集中反应。马克思主义的横空出世,注定了西方驱魔之路的“艰辛”和徒劳。<br> 一 恐惧与战栗:神圣同盟的结成<br>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了两种具有不同价值追求和制度设计的理论诉求和实践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刚一诞生,欧美的资产阶级出于本能的反应和阶级利益的需要,竭力试图扼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这种状况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画:“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对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提出了现实的挑战和致命的打击。从此,他们就开始了以语言辱骂、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和武力镇压为能事的驱魔之路,在恐惧与战栗中结成了神圣同盟。<br> ……
展开
——何怀远
该书是一部深入研究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历史,反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经验教训,展望马克思主义未来命运的学术著作.全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视野开阔,内容广博,资料丰富,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叙述流畅生动,体现出作者很强的资料驾驭能力。该书充分吸取了以往的学术研究成果,是系统而深入地研究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力作。
——刘怀玉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非意识形态化一直是萦绕在西方学界中的一股影响巨大的思潮。它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发展与壮大构成了很大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对中国的思想界及社会公众的文化图景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该书把分析的视角深入到当代中国的实践语境中,得出了在当代中国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既要有底线意识,又要有创新意识的深刻结论。
——唐正东
该书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全面分析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产生、演变及其根源,并以分析该思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两次高潮为重点,以对典型代表人物思想的分析批判为样本,深入地揭示出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主要表现、演变路径、内在本质及其社会危害,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建设性的理论观点。
——胡大平
以拒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等为主要标识的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由来已久,在当代更是愈演愈烈。该书系统地分析了这一思潮的来龙去脉、本质特征与危害,这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上回应与抵制该思潮所带来的挑战与侵蚀,从而把握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袁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