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思维的符号:邂逅20世纪的不朽建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161981
  • 作      者:
    (韩)承孝相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以城市建筑漫游为线索的“为提高普通人对建筑的理解而编写的书”,书中涉及16个20世纪著名建筑,其中有勒·柯布西耶、密斯、路斯、沙龙、罗杰斯和皮亚诺、佩罗、高迪等人的作品。作者是目前韩国最著名的建筑师,也是一位在建筑理念、尤其是建筑文化方面有着极大抱负的亚洲建筑大师,所以所选作品虽然广为业内人士所知、文字又较平易,却隐含了作者对建筑本体问题的一系列反思。
  讲述建筑大师的故事,解读世界经典建筑
  1、作者是韩国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在国际上也非常活跃,在韩国有很大在争议,在中国也有设计项目:SOHO,长城脚下的公社。
  2、本书讲述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故事,赏析他们的经典建筑作品。
  3、散文化的写作给读者文学式的浪漫享受,是建筑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展开
作者简介
  承孝相,1952年出生,毕业于首尔大学,硕士学位。曾就读过维也纳工科大学。师从金寿根15年,于1989年开设了建筑事务所履露斋,并参加了引领韩国建筑界新风气的“4·3集团”。基于对主导20世纪的西方文明的批判,以“贫困美学”为建筑哲学的根底,开展着工作。作品有守白堂(韩国,1998)、Welcome City(韩国,1999)、大田大学惠化文化馆(韩国,2000)、长城脚下的公社会所(北京,2000)、博鳌蓝色海岸(海南,2001)、朝外SOHO(北京,2004)、长城脚下的公社二期(北京,2005)等。他作为坡州出版城市的总设计协调者,指挥了新城市规划。于2002年被美国建筑师协会授予了名誉会员(Honorarv Fellow of the Amerec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的荣誉。同一年,作为建筑师首次被选为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主办的“今年的艺术家”,举行了“建筑师承孝相展”。此后,2003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2004年在东京Gallery间举办了邀请展。著作有《贫困美学》(1996)、《智慧的城市/智慧的建筑》(1999)、Works;10x 2(2004)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书简单地说是建筑游记,作者是韩国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在国际上也非常活跃,在韩国有很大在争议,在中国也有设计项目:SOHO,长城脚下的公社。本书讲述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故事,赏析他们的经典建筑作品。散文化的写作给读者文学式的浪漫享受,是建筑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我依然记得目睹这一建筑的时候不断产生的疑问。我们当初所钟爱的空与留白的美为何不再存留在我们的城市,而是出现在遥远的异邦?我们的城市热衷于经济数值的幻想中,在西方人带来的物质理论的武装下,究竟要繁杂地填充到何时才肯罢休?我们的城市果真还会有“ 对未来的展望”吗?为什么城市总在被五颜六色的墙体所围困,其中还会有我们美好的生活吗?
  目睹用空来填补未来的这一本质性空间的建筑,我们得到了这个时代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城市和建筑应有的教训。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类为了保护自身肉体的生存而建造住宅并隐身其中。同样,为了依托他们的精神生活而造就了宗教建筑。在建筑史中,这类建筑是继住宅之后最具悠久历史脉络的建筑类型。
  相信左右自己命运的造物者就在那高处,并出于试图去接近他的愿望而被不断筑高的祭坛,成就了宗教建筑的原型。同时,也开始出现为敬畏死者的灵魂而修建的以灵坛为中心的同性质建筑。作为被拟人化的神栖居的“神的房子”,以及群体聚集在一起进行某种仪式、鼓舞心智的集会场所,都是宗教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小亚细亚地区的古代亚述及巴比伦神殿、巨石阵、希腊的神殿、犹太人的犹太教会堂等都是这类建筑的代表。此后,根据其颁布的教规和仪式内容,互相受到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形成今天宗教建筑的状况。
  决定宗教建筑的重要前提是来自于人类和“神”的关系。在犹太教背景下以耶稣的出现为开始的基督教建筑,需要表现的是“一出生便背负原罪的人类通过弥撒获得救赎”的神与人的关系,即应体现为位于上天闪烁光芒的耶和华与地球上卑贱人类相见的“圣所”。于此圣所中不应刻画罪孽深重的人形,而只有神的光芒在闪烁。
  依此而形成的建筑手法我们称作哥特式。刺向天空的高耸尖塔、有力支撑它的扶壁(buttress,挑出建筑而支撑墙面的部分)、悬挑的飞梁(flyinggrder)、绚烂的浮雕、豪华的装饰、透过彩色玻璃洒向内厅的灿烂的阳光、金黄色的祭坛等等。在这样的空间中人只会显得更加渺小,在高耸的柱下只能俯首称臣,相形之下神就更居于高位,光芒万丈。这种哥特式建筑可以称作是基督教艺术形式的终极体现。即使在无数历史形式逐渐消失的今天,许多模仿哥特式而却徒有其形、不备其神的宗教建筑仍不停地出现在我们的周边。
  20世纪初,即使是在批判历史主义建筑形式的虚伪并创造新形式的现代主义流行大潮中,只有基督教建筑始终未能打破哥特式坚固的框架。20世纪的巨匠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拉图雷特修道院的圣堂将伪哥特式:哥特式本身并非是虚伪的形式,虚伪只是针对那些失去哥特式的精神而徒有其外在形式的建筑彻底打破了。
  1959年7月竣工的这个修道院,位于法国里昂附近的艾布舒尔阿布雷伦(Eveux-sur-ArbresleRhone)地区。开始设计于1953年,开工于1956年的这个修道院隶属于多米内克派管区修道院总会,由近百个修道士房间、图书室、餐厅和圣堂等构成。这个建筑作为勒·柯布西耶后期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的关于现代建筑的五个原则,同时因其绝妙的细节和独特的样式,令参观者无不拜服于他所创造的现代建筑绚烂之美。
  在倾斜的草地上被柱子架起的水平线,自然和人工构造物并举,使我们无比兴奋;规则的修道士房间的集合与圣堂等单一的大体量空间相列,是勒·柯布西耶所创造的极致对立体现出的紧张;混凝土的洞口与轻盈的框架结构展现的对立,也是一种微妙的反转之美。吟味着空间的戏剧性,游历于绚烂的阳光洒人的回廊,这种愉悦的感觉令人陷入如同听一曲优美的旋律,或是阅读抒情诗的错觉当中。
  沿着倾斜的通道向前,打开一扇厚重的铜板门,怀着游历回廊时的愉悦心情而人,与其中圣堂空间的遭遇更令我们惊讶无比。约230平米的窄长空间,俭朴的混凝土墙体,如同漂浮在空中的简洁的顶板,从它们之间挤进来的阳光,被逐步照亮的顶板本色,沉默的石头祭坛。
  这个空间使我感觉到如同电流注入般的紧张,这已远远胜于置身于万神庙的空间感抑或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庄严感。它的伟大致使我陷入无尽的默思,不断地在自问“我是谁?”拉图雷特修道院是真实对伪善的胜利,是灵魂对物质的胜利和对这一切的记录。我在现场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并重新开启了自己的建筑方向。那是1992年的夏天。
  拉图雷特修道院是勒·柯布西耶心智的完全体现,其精神本身对所有建筑师来说是如《圣经》般的启示。我初访拉图雷特修道院深受触动之后,迄今为止,一共到此巡礼了5次。而在1999年的第二次访问中,得知了极其重要的信息。
展开
目录
1 树立在米歇尔广场的时代精神 阿道夫·路斯与路斯住宅.
2 理想主义者打造的纪念碑 朱塞佩·特拉尼与科莫的法西斯大厦
3 发生在斯图加特的革命 魏森霍夫居住区
4 优美的建筑游廊,西方住宅的完成 萨伏伊别墅
5 真实的建筑 勒·托罗内修道院和拉图雷特修道院
6 太阳的城市 勒·柯布西耶的昌迪加尔
7 心中的风景 汉斯·沙龙的柏林爱乐音乐厅
8 诗意真实性成就的20世纪建筑的大革命 柏林国立美术馆新馆
9 沉默的寓意 路易斯·康和路易斯·巴拉干的建筑精神
10 孟加拉的光和沉默 路易斯·康和孟加拉国会大厦..
11 “大技术”建造的“反建筑” 巴黎蓬皮杜中心划时代的成就
12 通往世界之窗 约翰·奥托·凡·斯普雷克尔森的新凯旋门
13 建筑和记忆 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和席恩美术馆
14 知识之城 法国国家图书馆
15 盖尔公园的再发现 安东尼奥·高迪的理想城市
16 圣诗般的风景 西格德·莱韦伦茨和伍德兰公墓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