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57206
  • 作      者:
    吴明隆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是“万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2个章节,主要对AMOS的操作与应用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模型适配度统计量的介绍、amos graphics界面介绍、参数标签与测量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内容介绍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详细详解和演示结构方程模型多种分析方法和操作步骤,是一本理想的AMOS与结构方程模型应用方面的指导读物。<br>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前半部介绍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概念与Amos G raphics窗口界面的基本操作;后半部以各种实例介绍Amos G raphics在各种SEM模型中的应用。全书采用AMOS图像界面,完全没有复杂的SEM理论推导和语法,的特点就是对利用AMOS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各种分析的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图示。这是一本“使用者界面”取向的书籍,即使是不懂传统SEM语法使用者,也能在最短时间内学会用AMOS绘制各种SEM模型图,并将模型估计、模型识别判断、模型修正与模型验证,实际应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中。<br>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的读者对象是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的学习者和使用者,适合社会科学各学科高年级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自学,也适合教师教学辅助参考。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br>第一节 结构方程模型的特性<br>第二节 测量模型<br>第三节 结构模型<br>第四节 结构方程模型图中的符号与意义<br>第五节 参数估计方法<br>第六节 模型的概念化<br>第七节 模型的修正<br>第八节 模型的复核效化<br>第二章 模型适配度统计量的介绍<br>第一节 模型适配度检核指标<br>一、模型基本适配指标<br>二、整体模型适配度指标(模型外在质量的评估)<br>三、模型内在结构适配度的评估(模型内在质量的检验)<br>四、模型统计检验力的评估<br>第二节 模型识别的范例<br>一、正好识别模型<br>二、过度识别模型<br>三、低度识别模型<br>第三章 amos graphics界面介绍<br>第一节 amos graphics窗口的介绍<br>一、开启[amos graphic]应用软件<br>二、工具箱窗口的图像钮操作介绍<br>第二节 图像钮综合应用<br>一、绘制第一个测量模型<br>二、绘制第二个测量模型<br>三、绘制第三个测量模型<br>第四章 amos执行步骤与程序<br>第一节 路径分析的程序与执行<br>一、建立路径模型图<br>二、开启数据文件<br>三、设定观察变量<br>四、设定误差变量的变量名称<br>五、设定文字报表要呈现的统计量<br>六、将路径模型图存盘与计算估计值<br>七、浏览模型的结果<br>第二节 路径因果模型图的设定<br>一、外因变量间没有相关的设定<br>二、内因变量没有界定残差项<br>第三节 饱和模型与独立模型<br>一、饱和模型<br>二、独立模型<br>第四节 结构方程模型图<br>一、结构方程模型图的绘制步骤<br>二、执行结果的标准化参数估计值路径图<br>三、模型的平行检验<br>第五节 结构模型与修正指标<br>一、模型a:初始模型<br>二、模型b:修正模型1<br>三、模型c:修正模型2<br>四、模型d:修正模型3<br>第六节 单一文件多重模型的设定<br>第五章 参数标签与测量模型<br>第一节 参数标签的设定与特定样本的分析<br>一、更改特定群体名称与模型名称<br>二、开启数据文件选人指标变量<br>三、设定分析属性与计算估计值<br>四、增列模型变量或对象的参数标签名称<br>五、增列参数标签名称的模型估计结果<br>六、全体群体假设模型的修正<br>第二节 特定群体的分析<br>一、分析男生群体<br>二、分析女生群体<br>第三节 测量模型参数值的界定<br>一、测量模型假设模型<br>二、限制不同测量指标的路径参数a<br>三、低度辨识的模型<br>四、增列参数限制条件<br>五、误差变量的界定<br>六、测量模型的修正<br>七、测量模型参数标签名称的设定<br>第四节 测量模型的平行测验检验<br>第五节 多因子测量模型潜在变量的界定<br>一、初始模型<br>二、修正模型<br>三、斜交关系的测量模型<br>四、界定测量模型潜在变量间没有相关<br>五、完全独立潜在变量参数修正<br>六、单向度测量模型与多向度测量模型<br>第六章 验证性因素分析<br>第一节 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多因素斜交模型<br>一、假设模型<br>二、输出结果<br>第二节 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多因素直交模型<br>一、假设模型<br>二、模型适配度摘要表<br>第三节 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br>第四节 一阶cfa模型多模型的比较<br>第五节 一阶cfa模型测量不变性检验<br>一、描绘一阶cfa假设模型图<br>二、单一群组多个模型的设定<br>三、模型估计结果<br>第七章 路径分析<br>第一节 路径分析的模型与效果<br>第二节 路径分析模型——递归模型<br>一、研究问题<br>二、采用传统复回归求各路径系数<br>三、amos graphics的应用<br>四、模型图执行结果l<br>五、文字报表输出结果<br>第三节 饱和模型的路径分析<br>一、饱和模型假设模型图<br>二、参数估计的模型图<br>三、参数估计及适配度结果<br>第四节 非递归模型的路径分析一<br>一、假设模型图<br>二、参数估计的模型图<br>三、参数估计值<br>四、模型适配度摘要表<br>第五节 非递归模型的路径分析二<br>一、设定回归系数的变量名称<br>二、设定回归系数值w5=w6<br>三、参数估计的模型图<br>四、参数估计值<br>五、设定两个内因变量测量误差的方差相等<br>第六节 模型界定搜寻<br>一、饱和模型图<br>二、执行模型界定搜寻<br>第八章 潜在变量的路径分析<br>第一节 潜在变量路径分析的相关议题<br>一、原始数据文件变量排列<br>二、快速复制对象及参数格式<br>三、增列简要图像标题<br>四、增列参数标签名称<br>五、估计值模型图参数移动<br>六、模型适配度的评估<br>七、模型的修正<br>八、pa—lv模型修正<br>第二节 数学效能pa—lv理论模型的检验<br>一、研究问题<br>二、aitl08 graphics窗口中的模型图<br>三、计算估计的模型图<br>四、参数估计相关报表<br>第三节 模型的修正<br>一、参数格式的模型图<br>二、参数估计相关统计量<br>第四节 混合模型的路径分析<br>一、路径分析假设模型图<br>二、增列模型图像标题<br>三、路径分析模型估计结果<br>四、采用潜在变量路径分析模型<br>五、混合路径分析模型范例二<br>六、混合路径分析模型范例三<br>七、混合路径分析模型——非递归模型<br>第九章 多群组分析<br>第一节 多群组分析的基本理念<br>一、绘制男生群体路径分析模型图<br>二、开启数据文件及选择目标群组变量<br>三、开启数据文件界定观察变量<br>四、设定参数标签名称<br>五、设定群组名称<br>六、输出结果<br>七、女生群体的分析模型图<br>八、多群组分析<br>第二节 多群组路径分析<br>一、绘制理论模型图<br>二、读取数据文件及观察变量<br>三、设定群体名称<br>四、界定群体的水平数值及样本<br>五、界定群体模型图的参数名称<br>六、界定输出格式<br>七、预设模型输出结果<br>第三节 多重模型的设定<br>一、预设模型(未限制参数)<br>二、协方差相等模型<br>三、方差相等模型<br>四、路径系数相等模型<br>五、模型不变性模型<br>六、多个模型的输出结果<br>第四节 多群组验证性因素分析<br>一、绘制理论模型图<br>二、读取数据文件及观察变量<br>三、设定群体名称<br>四、界定群体分组变量名称及其水平数值<br>五、设定多群组分析模型<br>六、输出结果<br>第五节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br>一、绘制amos理论模型图<br>二、读取数据文件并设定群组变量及水平数值<br>三、设定多群组分析模型<br>四、群组模型执行结果<br>五、模型注解说明<br>第六节 三个群组测量恒等性的检验<br>第七节 多群组路径分析<br>一、绘制模型图与读人数据文件<br>二、增列群组及设定群组名称<br>三、设定两个群组数据文件变量与变量水平<br>四、执行多群组分析<br>五、计算估计值<br>六、输出结果<br>第十章 多群组结构平均数的检验<br>一、spss数据文件<br>二、设定平均数参数<br>三、范例一模型a<br>四、范例一模型b<br>五、范例二模型a<br>六、范例二模型b<br>第一节 结构平均数的操作程序<br>一、绘制理论模型与设定模型变量<br>二、增列群组与群组的变量水平数值<br>三、增列平均数与截距项参数标签<br>四、执行多群组分析程序<br>五、模型估计<br>第二节 增列测量误差项间有相关<br>一、执行多群组分析<br>二、模型截距项、平均数相等模型评估<br>三、测量残差模型的修正<br>第三节 结构平均数的因素分析<br>一、增列平均数与截距项参数标签<br>二、更改女生群体共同因素平均数的参数名称标签<br>三、设定多群组分析模型<br>四、输出结果<br>第十一章 sem实例应用与相关议题<br>第一节 社会支持量表测量模型的验证<br>一、测量模型的区别效度<br>二、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br>第二节 缺失值数据文件的处理<br>一、观察变量中有缺失值<br>二、增列估计平均数与截距项<br>三、数据取代<br>第三节 sem模型适配度与参数估计关系<br>一、模型a:初始模型<br>二、模型b<br>第四节 样本大小与适配度卡方值<br>一、样本数n为100<br>二、样本数n为300<br>三、样本数n为500<br>四、样本数n为700<br>五、样本数n为900<br>六、样本数n为1100<br>七、样本数n为1500<br>八、样本数n为2000<br>第十二章 典型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关系<br>第一节 典型相关分析<br>一、cancorr语法指令<br>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br>第二节 sem执行程序<br>一、第一个典型变量<br>二、第二个典型变量<br>三、mimic分析结果<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