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典建筑的柱式规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15280
  • 作      者:
    (法)克洛德?佩罗(Claude Perrault)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克洛德·佩罗(Claude Perrault),集医生、物理学家、笛卡儿主义者于一身,在著名的“古今之辩”中,他站在“现代”一边,他所设计(某种程度上也是挑战)和参与建设的法国卢浮宫东翼,长期以来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的范例之一,赢得了建筑上的盛名。但他更大的成就或许是翻译古典罗马理论家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并于1673年出版。这位拉丁语作者不仅使得“说法语”成了最雄辩的方式,而且还做了注解。佩罗缜密的注释,几乎要将这本从漫长的古代幸存下来的建筑著作淹没,这种学问和智慧上的毅力至今无人超越。以这种学问上的衍生话题为基础,佩罗开始着手写作第一篇后文艺复兴(post-Reimissance)的建筑学论文,是关于建筑设计规则的,其中提出建筑设计不是由无可置疑的先例来决定的,是由理性以及——首要的是——由变化着的民族鉴赏力决定的。1688年,“科学家”佩罗因解剖骆驼时伤口受到感染而不幸离世。
展开
内容介绍
  建筑理论并不是某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公式,也不是一个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剂,建筑创作并不直接地依赖某位建筑理论家的任何理论界说。而况,这里所译介的理论著述,都是西方建筑发史中既有的历史文本,其中也鲜有任何直接针对我们现实创作问题的理论阐释。因此,对于这些理论经典的阅读,就如同对于哲学史、艺术史上经典著作的阅读一样,是一个历史思想的重温过程,是一个理论营养的汲取过程,也是一个在阅读中对现实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孔老夫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所在吧。
  中国人习惯说的一句话是“开卷有益”。也有一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资讯发达了,人们每日面对的文本信息与电子信息,已呈爆炸的趋势。因而,阅读就要有所选择。作为一位建工作者,无论是从事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或是从事建筑历史、建筑创作的人士,大约都在“建筑学”这样一个学科范畴之下,对于自己专业发展历史上的这些经典文本,在杂乱纷繁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之余,挤出一点时间加以细细地研读,在阅读的愉悦中,回味一下自己走过的建筑之路,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
精彩书评
  建筑理论并不是某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公式,也不是一个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剂,建筑创作并不直接地依赖某位建筑理论家的任何理论界说。而况,这里所译介的理论著述,都是西方建筑发展史中既有的历史文本,其中也鲜有任何直接针对我们现实创作问题的理论阐释。因此,对于这些理论经典的阅读,就如同对于哲学史、艺术史上经典著作的阅读一样,是一个历史思想的重温过程,是一个理论营养的汲取过程,也是一个在阅读中对现实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孔老夫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所在吧。
  中国人习惯说的一句话是“开卷有益”。也有一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资讯发达了,人们每日面对的文本信息与电子信息,已呈爆炸的趋势。因而,阅读就要有所选择。作为一位建筑工作者,无论是从事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或是从事建筑历史、建筑创作的人士,大约都在“建筑学”这样一个学科范畴之下,对于自己专业发展历史上的这些经典文本,在杂乱纷繁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之余,挤出一点时间加以细细地研读,在阅读的愉悦中,回味一下自己走过的建筑之路,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播自“西方建筑理论经典文库”总序
展开
精彩书摘
  的确,佩罗主张除了宗教真理,那是不容置疑的,人类知识的其他方面,包括建筑学,可以也应该置于“系统性质疑”之下。由此,佩罗就能够将理论性阐释的问题简化为某种一般性的推理性讨论;他对将比例关系看作是现实问题的终极判断,从而使建筑学能够体现“天宇星辰之舞”的传统作用,提出了质疑。
  毫不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佩罗对于传统中所认可的建筑比例与音乐和谐之间的关系表示了反对。在《规制》一书的前言中,他断言“绝对的”(pos.itive)美并不直接依赖某种看不见的比例关系,而是仅仅由各种可见外表所产生的。他引用了三个基本的范畴:建筑材料的丰富性,建造的精确和得体,以及一般性的均衡与部署。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传统上曾经与音乐的音调与节拍相关联数字比例的权威性,不再能够被接受为一种建筑美的保证要素。根据佩罗的观点,建筑的比例一直处在变化之中,“正如时尚的变化一样”,仅仅依赖于习俗。在比例问题的最初发明者看来,想像是惟一的法则,而当“他们的奇思妙想发生了变化,他们就会引入某种新的比例,而这些比例又会被发现是颇为令人愉悦的。”
  夏尔·佩罗在他的《古今之比较》关于建筑学的章节里也指出,比例关系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一直在修改。他断然拒绝了人体比例和柱子尺寸之间的任何关联,并将这一现代认识归结为对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错误诠释。维特鲁威将自然所决定的人体比例的完美性当作建筑学的模范。然而,在夏尔·佩罗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建筑物要从人体里引出自身的比例规制。
展开
目录
中文版总序吴良镛
致谢
导言阿尔贝托佩雷戈梅
前言
上篇 柱式通论
第一章 规制与建筑柱式
第二章 控制柱式比例的尺寸
第三章 柱式三段式的通用比例
第四章 檐部的高度
第五章 柱子的长度
第六章 整个基座的高度
第七章 柱子基座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第八章 柱子的收分与起鼓
第九章 柱础的出挑
第十章 柱础及柱础上沿的凸出线脚
第十一章 檐部檐口的出挑
第十二章 柱头的比例
第十三章 柱身唇饰与半圆凸线脚的比例

下篇 柱式分论
第一章 塔斯干柱式
第二章 多立克柱式
第三章 爱奥尼柱式
第四章 科林斯柱式
第五章 混合柱式
第六章 壁柱
第七章 比例的变体
第八章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其他变体
注释
参考文献
术语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