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00675
  • 作      者:
    赵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赵勇,1972年4月生,河北省平山县人,地理学博士,城市规划博士后,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村镇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先后在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省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工作,2005年获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理学博士,2006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领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生态监测体系研究》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主持和完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管理办法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研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导则研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导则研究》等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城市规划》、《建筑学报》、《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刊》、《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完成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小城镇、村落,它们是区域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物化档案,记录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宝贵的遗产。但是在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少历史文化村镇在进行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对历史建筑、空间结构布局和文化脉络的科学保护,不同程度地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造成破坏,有的造成了建设性破坏,有的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继续蔓延,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次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于2003年10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务院2008年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这些均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围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命名公布,全面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任务。<br>    历史文化村镇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从20世纪以来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关注和保护研究,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先后出台了《关于保护历史小城镇的决议》和《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等一系列有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文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陆续将34处村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经过近30年各地学者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规划学、建筑学和地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但目前研究大都以定性描述为主,且研究内容多限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案例也缺乏覆盖较广范围地域之间的比较和综合,运用系统综合的观点和定量化的方法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成果仍较少见。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系统研究分类、评价、预警、保护规划等理论与方法无疑将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项较为前沿的学术课题。<br>    赵勇博士于2002年考入南京大学随我攻读博士学位,主攻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价体系和保护规划问题的研究,并和我一起主持完成了建设部的多项研究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更多的是共同学习、一起研究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价、保护等理论和应用问题。赵勇博士2005年如期获得学位,并在2006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依然坚持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方向,并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这些年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良好精神,发表了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领域已积累了较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展开
目录
序一<br>序二<br>1绪论<br>1.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br>1.2 国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介绍<br>1.2.1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城镇、乡村)保护发展进程<br>1.2.2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城镇、乡村)保护与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br>1.2.3 关于国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研究的评价<br>1.3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回顾<br>1.3.1 历史文化村镇研究和保护实践的发展进程<br>1.3.2 国内历史文化村镇的主要研究内容<br>1.3.3 关于国内历史文化村镇研究的评价<br>1.4 历史文化遗产评价及预警研究进展<br>1.5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框架<br>1.5.1 研究意义<br>1.5.2 研究内容<br>1.5.3 研究方法<br>1.5.4 研究框架<br><br>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概念与理论<br>2.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概念<br>2.1.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含义<br>2.1.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历史文化名城<br>2.1.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内涵<br>2.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对象内容<br>2.2.1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br>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br>2.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学科方法<br>2.3.1 历史学的方法<br>2.3.2 地理学的方法<br>2.3.3 建筑学的方法<br>2.3.4 社会学的方法<br>2.3.5 景观生态学的方法<br><br>3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与类型<br>3.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br>3.1.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格局演化<br>3.1.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类型<br>3.1.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异特点<br>3.2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类型划分<br>3.2.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类型划分的方法<br>3.2.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不同类型的特征<br><br>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br>4.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指标影响因子<br>4.1.1 评价指标影响因子遴选原则<br>4.1.2 评价指标影响因子基本构成<br>4.1.3 评价指标影响因子分析检验<br>4.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指标框架构建<br>4.2.1 评价指标框架构建原则<br>4.2.2 评价指标框架构建思路<br>4.2.3 评价指标框架初步形成<br>4.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指标权重确定<br>4.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br>4.3.2 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br>4.3.3 评价指标分值确定<br>4.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建立<br>4.4.1 具体评分标准确定<br>4.4.2 保护评价体系建立<br>4.5 第一、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评价实证研究<br><br>5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及方法<br>5.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预警系统的构建<br>5.1.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的基本概念<br>5.1.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构建目的和原则<br>5.1.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的特征<br>5.1.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的功能<br>5.1.5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预警系统建立的方法<br>……<br>6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对策<br>7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内容与方法<br>附录一 河北省邢台县英谈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简介<br>附录二 第一、二、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br>附录三 国内外有关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法规、标准<br>附录四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