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2009-201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9168
  • 作      者:
    李建平,李闽榕,王金南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权威机构·品牌图书·每年新版
    盘点年度资讯 预测时代前程
展开
内容介绍
    本报告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环境学、生态学、管理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一体,充分运用数理分析、空间分析以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比较科学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对中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级区域的环境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通过对不同省份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级区域环境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全国与31个省份环境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着力为增强全国及各省级区域的环境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3.1.2.2 完备性和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
    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所选择的指标及模型既要尽量从各个不同角度全面完整地反映各个地区整个环境系统的全部特征和综合状况,又要反映系统的主要信息,力求精简和指标的相对独立性,同一层次的各项指标要能各自说明该层次系统的某一方面,尽可能不互相重叠或成为相互包含的因果关系,以尽可能少的指标体现出系统的整体发展状况。
    3.1.2.3 普遍性和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
    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该能够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要具有相当普遍的通用性,能够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真实、直接地反映各地区环境竞争力的状况。在考虑指标普遍性的同时,也必然要考虑指标的可比性。也就是说,选择的指标必须采用具有普遍性特征的可比指标,同时还应该明确各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和范围,确保指标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比较。既要能够同自己的过去和将来相比,又要能够同其他地区的相应指标比较,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竞争力得到全面正确的评价,也易于利用评价结果对环境竞争力进行时间和空间的比较和分析,找出影响环境竞争力的真正要素。
    3.1.2.4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构建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对选择的具体指标和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建立在充分认识、系统研究的科学基础上,要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出环境竞争力的内涵、要求、内在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逻辑严谨,经得起不同观点和意见的质疑、推敲和论证,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检验。而且,通过对环境竞争力的评价能够揭示环境竞争力的主要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能够指导环境竞争力的提升。
    在满足科学性的基础上,又要注意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的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应该概念明确,尽可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名称、概念,并避免内容的相互交叉和重复。指标的数据也要容易采集,有权威、可靠的数据来源。比如,因基本上无法获得生物环境竞争力的指标数据,只能遗憾地不将其纳入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此外,指标和模型的统计、计算、比较和分析要方便易懂,以保证评价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有足够的评价可信度。
    3.1.2.5 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环境系统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连续的、发展的系统,同时在某一个时段上又是静态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动态和静态的统一。一方面,对环境竞争力的评价必须能反映环境系统的动态特点,必须随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逐步调整、改进,完善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这样才能连续地、动态地反映环境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另一方面,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一旦建立,其内容不宜频繁变动,在一定时期内,应该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有效比较和分析系统的发展过程。
    ……
展开
目录
总报告
G.1  全国环境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
1  全国环境竞争力发展评价
2  全国环境竞争力的区域分布
3  全国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4  全国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5  全国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6  全国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7  全国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8  全国环境竞争力变化的基本特征与启示
9  中国部分省份G20国家主要环境指标的国际比较
10 提升全国环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

分报告
G.2 1  北京市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  北京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2  北京市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3  北京市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1.4  北京市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1.5  北京市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6  北京市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G.3 2  天津市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  天津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2  天津市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3  天津市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2.4  天津市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2.5  天津市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6  天津市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G.4 3  河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  河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2  河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3  河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3.4  河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3.5  河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3.6  河北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G.5 4  山西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4.1  山西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4.2  山西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4.3  山西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4.4  山西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4.5  山西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4.6  山西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G.6 5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5.1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5.2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5.3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
5.4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
5.5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5.6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
……

理论与方法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