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正在我们的面前。春天的特征,就是处处呈现鲜活的生命。在这时节谈诗词,自然而然会念及诗词生命的鲜活。诗词不在多,而在好。好的诗词,必定生机蓬勃,活气盈满,进发强健的生命力。这道理应该不存异义。但究竟怎样才能写出富有生命力的诗词呢?这是一个可能人人心里皆有而笔下为难的大问题。我们《上海诗词》编了许多期,始终面对的也就是这么一个貌似简单其实复杂的问题。尤其是改为丛书公开出版之后,我们更是殚精极思,竭力鼓励诗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有所作为。对于青年诗人和诗词爱好者,更怀有深深的期望。活跃诗词创作,促进和激励诗词生命的鲜活,途径很多。这需要择善而从。最近因为“鲜活”的“活”字而引发联想,我对曾经旺盛于两宋之际诗坛的“活法”一语很感兴趣。什么叫“活法”?大观前后精悍异常的诗人张元幹对此作过解释:“文章盖自造化窟中来,元气融结胸次,古今谓之活法,所以血脉贯穿,首尾俱应,如常山蛇势。又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这里的文章,所指即是诗词。张元幹的解释还有余话,但要点已经显示。此段释文影响深远,我认为它的重要性,在于从艺术创作的本体层面上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使诗词“活”起来而不是“死”下去,就要犹如天地元气、宇宙精神的自然呈现,绝不矫揉造作,避免费力安排。只有这种伸展自如、八面玲珑、自由创造的诗思,才能把诗词带入“活”境。而诗词鲜活的生命,包括浓厚高格的情感熏陶,深邃广博的哲理启示,也包括妙笔神韵清辞丽句的审美意向等等,便在这“活”境中一一呈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