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阴虚火炽证
多见于消渴患者。局部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紫暗,脓腐难化,脓水稀少或带血水,疼痛剧烈;发热烦躁,口干唇燥,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燥,脉细弦数。
4.4 气虚毒滞证
多见于年迈体虚,气血不足患者。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灰暗不泽,化脓迟缓,腐肉难脱,脓液稀少,色带灰绿,闷肿胀痛,容易形成空腔;高热,或身热不扬,小便频数,口渴喜热饮,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数无力。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原则:辨明虚实,防毒内陷,积极治疗消渴等病。
西医治疗原则:对症抗炎治疗,充分引流,全身支持疗法。
5.2 分证论治
5.2.1 火毒凝结证
治法: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主方: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合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当归、赤芍、金银花、蒲公英、天花粉、乳香、没药、白芷、穿山甲、何首乌、白茅根。
5.2.2 湿热壅滞证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主方: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当归、赤芍、金银花、蒲公英、天花粉、乳香、没药、白芷、穿山甲、白茅根。
5.2.3 阴虚火炽证
治法:滋阴生津,清热托毒。
主方:淡竹叶黄芪汤(《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麦冬、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皂角刺、金银花、淡竹叶、黄芩。
5.2.4 气虚毒滞证
治法:扶正托毒。
主方:八珍汤(《正体类要》)合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当归、赤芍、地黄、川芎、白芍、党参、茯苓、白术、金银花、蒲公英、天花粉、白芷、穿山甲、白茅根。
5.3 中成药
消渴丸: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伴有头疽。
5.4 外治法
初起:用金黄膏加千捶膏外敷。
溃脓期:用金黄膏掺八二丹外敷。若脓水稀或灰绿,则改掺七三丹;若腐肉阻塞,脓液积蓄难出而有波动时,可按疮形大小采用十字或双十字,或平行纵切开术。手术的原则是广泛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
收口期:用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如疮口腐肉一时不能粘合,可用垫棉法;若垫棉法无效,则应采用手术清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