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肝病临证十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61497
  • 作      者:
    尹常健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尹常健(1950-),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会评委。长期从事肝胆病中医临床研究,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中医药攻关等课题9项,其中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出版学术著作20部,发表学术论文60篇。先后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二届中国医师奖”、“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首届感动山东十佳健康卫士”、“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十大名医”等多项荣誉称号,先后记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展开
内容介绍
    《肝病临证十法》是论述肝病中医治法的专著。全书以肝病临证最为常用的十种治法为总纲和主线,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肝病中医治法概况、与肝病中医治法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基础、实践依据及技术细节进行了全面阐述;系统介绍了疏肝法、健脾法、滋肾法、清利法、活血法、利水法、散结法、芳化法、养阴法及温阳法等十大治法的临床应用,提出了作者独到新颖的见解及经验体会。每法之后多附有相应的典型病例,希望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这些治法的理解和印记。《肝病临证十法》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切合临床实用,为中西医各层次肝病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之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肝的生理病病理
    肝病中医治法研究的基本宗旨有三条,第一要顺应肝的生理特性;第二要对应肝的病理特点;第三要针对肝的相关疾病。只有符合这三大宗旨,肝病治法的确定才能方向明确、目标集中、针对性强,也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熟悉和掌握肝的生理病理学特性是肝病治法学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一)中医对肝脏位置的认识与描述  中医对肝的认识首先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古代医学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和临床观察,已经对肝的解剖位置产生了比较科学的认识,《灵枢》说:“阙……在下者肝也”,这里“阙”指的是胸廓,在下即指季肋部,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肝的位置在季肋。《难经·四十一难》说:“肝独有两叶。”《难经·四十二难》又说:“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文中所言肝重四斤四两,原作二斤,两者平均取之则为1600克左右,与廖亚平《肝脏解剖学》中所言男性肝重1450克大致相近。前者所言肝独有两叶当指肝脏本身,后者似指肝脏下面之胆囊、肝门等邻近器官,这些描述虽然不尽精确,但都真实地反映了中医关于肝脏最早的解剖学概念。滑伯仁在《十四经发挥》中说:“肝之为藏……其藏在右胁右肾之前”,以上这些论述明确地指出肝脏是位于右肋下的,并且与右肾相邻,这与西医学之解剖是完全一致的。
    此外,中医还从病理学角度阐明了肝脏的解剖部位,《灵枢》说:“肝大则逼胃近咽,近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医宗金鉴》也提到:“肝居膈下……经常多血少气。”这些论述说明古人不仅认识到肝脏的位置在右胁下,还描绘了肝病反映出的相应症状,同时,正是因为肝的经脉布于胁肋,因而胁痛也就往往作为肝病常见的证候而出现。
    ……
展开
目录
肝病中医治法概况
肝的生理病理
肝病中医治法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与肝病治法研究密切相关的若干技术细节

疏肝法
一、疏肝行气法
二、疏肝健脾法
三、疏肝利胆法
四、疏肝和胃法
五、疏肝解郁法

健脾法
一、健脾益气法
二、健脾和胃法
三、健脾消积法
四、健脾止泻法
五、健脾祛湿法

滋肾法
一、滋肾清肝法
二、滋肾柔肝法
三、固肾收涩法
四、滋肾明目法

清利法
一、清热利湿法
二、清热解毒法
三、清营解毒法
四、清肝泻胆法

活血法
一、行气活血法
二、活血通络法
三、活血软坚法
四、益气活血法
……

利水法
散结法
芳化法
养阴法
温阳法
附:肝病传统方剂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