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黄的临床运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730044
  • 作      者:
    李艳彦, 冯玉华, 梁琦编著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大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腑,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等病症。古有诗日:“大黄善走寒而苦,推陈定乱能新出。”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云:“人参、熟地、附子、大黄为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国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一句“乱世之良将”,道出了大黄对人类健康之重要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大黄炮制沿革】
    大黄的炮制方法很多,历代炮制法中,汉代有炮熟、酒洗、酒浸、蒸制等方法;唐代有炒制、制炭、醋煎制、湿纸裹煨等方法;宋代有九蒸九曝、酒浸炒、蜜焙、醋炒、姜制、湿纸裹蒸、酒蒸、醋蒸、麸煨蒸、童便制、米泔浸等方法;明清以后又增加了酒煮、醋煨、黄连吴萸制;现今有酒浸、酒炒、酒蒸、醋炒、炒焦、炒炭等炮制方法。
    大黄的炮制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应用大黄,主要炮制方法有3种:去皮、酒洗、蒸。在《伤寒论》15首方中,注明去皮的有3方,即大陷胸汤、茵陈蒿汤、麻子仁丸;注明酒洗的有4方,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抵挡汤;其余8方未注明炮制方法。在《金匮要略》15首方中,注明蒸的只有l方,即大黄廑虫丸;其余14方未注明炮制方法。仲景用蒸制大黄以缓其峻烈之性;去皮大黄可使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便于吸收;酒洗大黄后人煎,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加强大黄化瘀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制约大黄苦寒性味以顾护脾胃之气。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黄的炮制方法逐步发展,不断完善,历代医家对其炮制作用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如《金匮玉函经》载:“大黄,或炮或生。”另有酒洗、酒浸、蒸、煨、炒等加工方法。到了唐代,炮制方法进一步增多,出现了酒蒸、酒炒、醋煎、炙法等。对炮制品的规格亦有不同要求,如《外台秘要》载“熬令勿煎,熬令黑黄”。对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功用亦开始有所认识,如《银海精微》载:“大黄,实者生用,虚者酒蒸。”《食疗本草》载:“治痃瘀醋煎。”《雷公炮制论》对大黄的蒸制方法及规格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凡使,细切……蒸,从已至未,(晒)干,又洒腊水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为妙。”宋代开始,出现了酒醋制、醋蒸、米泔水浸、巴豆制、酥炒、生姜汁炙、醋炒、制炭(“烧存性”)、蜜蒸等方法,此时,大黄的炮制方法已经比较全面了。元明时期,除炮制方法有所增加外,开始着重于理论探讨,如《汤液本草》载:“酒浸入太阳经,酒洗人阳明经。”《本草发挥》载:“大黄须煨,恐寒伤胃气。”《奇效良方》载:“大黄,苦寒,酒煨,引苦性上行至巅,驱热而下。”《本草蒙荃》载:“欲使上行须资酒制,酒浸达巅顶上,酒洗至胃脘中……欲速生使,投滚汤一泡便吞,欲缓热宜,同诸药酒煎方服。”《医学入门》载:“生用则通脱胃壅热,熟用则解诸疮毒泻心火……酒浸良久,稍薄其味,而借酒上升巅顶至高之分太阳经也,酒洗亦不至峻下……古有生用者,热去而患赤眼,河间谓其所用大黄,未经酒制,而上热不去也……”《证治准绳》载:“大黄……浸久于洗得酒气为多,故能引之于高之分,若物在山巅人迹不及,必射以取之也。”清代,在以前基础上,炮制方法有所集中,多采用酒制(酒浸、酒洗、酒炒、酒蒸、酒煨)、醋制(醋煮、醋炒、醋蒸、醋煨)、制炭等,炮制理论进一步完善,如《握灵本草》载:“诸痢初起,煨熟大黄……脾瘀疳积,大黄三两,醋一碗,熬成膏,晒露三日……风热牙痛,口气紫盆散,好大黄瓶内烧存性为末,早晚揩牙,漱口大有奇效。”《医宗说约》载:“大黄,治泻痢姜汁拌炒。治伤寒热结生用。治疮疡热结酒炒,血痢韭菜汁拌晒干。”《本草述钩元》载:“化脾积血块,多用醋熬成膏。”
    ……
展开
目录
1 大黄基本知识
1.1 大黄的名称考
1.2 大黄真伪鉴别方法
1.3 商品规格
1.3.1 西大黄
1.3.2 雅黄
1.3.3 南大黄
1.4 性味归经
1.5 功用主治
1.6 用法用量
1.7 大黄现代研究
1.8 植物特性
1.9 生长特性
1.10 栽培技术
1.11 采收和储藏
1.12 炮制

2 大黄的配伍运用
2.1 大黄与苦寒药配伍
2.1.1 大黄配黄芩,清上泻下
2.1.2 大黄配黄连,清热消痞
2.1.3 大黄配栀子,泻下通便,凉血止血
2.1.4 大黄配黄柏,清下焦湿热
2.1.5 大黄配茵陈,清热退黄
2.1.6 大黄配龙胆草,泻火解毒
2.2 大黄与温热药配伍
2.2.1 大黄配巴豆,逐寒泻积
2.2.2 大黄配附子,温肾通便,通阳和腑
2.2.3 大黄配于姜,温下而不伤中
2.2.4 大黄配桂枝,和络泻实
2.2.5 大黄配肉桂,温振脾阳,攻下冷积
2.3 大黄与峻下逐水药配伍
2.3.1 大黄配牵牛子,导湿利水,泻火解毒,破积通滞
2.3.2 大黄配甘遂,下瘀血又行水
2.3.3 大黄配芒硝,软坚攻下
2.3.4 大黄配车前子,清热通淋
2.4 大黄与破气、调气、降气药配伍
2.4.1 大黄配枳实,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2.4.2 大黄配木香,行气导滞,攻积泻热
2.4.3 大黄配厚朴,中焦得舒,下焦得畅
2.5 大黄与活血药配伍
2.5.1 大黄配桃仁,活血祛瘀
2.5.2 大黄配丹皮,清热解毒,通积破瘀
2.5.3 大黄配庶虫,消癥散坚,通泄腑气
……

3 医家经验
4 大黄的相关方剂
5 大黄对药
6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