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法王释迦也失真容缂丝唐卡上,制有明朝皇帝御笔所写赞语,是当年释迦也失携回西藏的众多御赐礼品之一。画面上的老者给人以慈蔼敦厚的印象,是否形似不得而知,若说神似,应当贴切:回顾这位德望俱高、年事也高的高僧一生,不由不生发一种心情是感动。
释迦也失是地道拉萨人。自从吐蕃解体,他的先辈们就开始守护和经营拉萨,疏浚河道,加固堤坝,整修寺宇,维护秩序,蔡巴家族做出了相当贡献。在元代做了万户长,兼任宗教方面的支脉领袖,领有噶举派一支的蔡巴噶举。但是这一望族在释迦也失1354年出生时已经败落,原因就在于蔡巴参与萨迦和雅桑巴阵营,对抗帕竹招致失败,到后来连派别也合并到格鲁派中。释迦也失年纪尚幼时开始学佛,先后拜请过多位老师,最终依止的根本上师是宗喀巴。凭借自己的勤学苦修,他精通了这个新兴教派的显教经典,尤善本门密法仪轨。
展开
如今要在草蛇灰线般的隐约线索中钩沉稽隐,还原藏地历史的本来面目,既需要睿智的洞察,更需要去魅的勇气。于是,我们才读到这样一本有价值的书。
——著名作家阿来
这不仅是被转述的知识。马丽华曾是行于大地的探险者,现在,在一座晦暗浩瀚的图书馆中,她仍是探险者:在古旧的短简残章间,在咏唱和传说间,搜寻、辨析,发现和建立种种意想不到的关联。然后,那些被遗忘、被忽略的人回来了,他们带着他们的命运和表情走过来。
这是一种被重新建构的新知,经过知识的考古,甚至是想象——任何新知中都包含着想象的激情、冒险犯难的激情——这部书穿越了种种想当然的定见,触摸到藏族文化活跃的生命:那是沉思冥想,也是开敞昂扬,是孤独,更是对话;那不是一块凝固于时间中供人观赏的化石,那是生生不已的江河。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