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福州风土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1065936
  • 作      者:
    郑丽生著
  • 出 版 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福州风土诗》所作解读,感觉很有意义。因为郑老诗作本身极富情趣,语言通俗,内容丰富,将福州历史文化中的民间风俗以诗歌的形式进行叙述,亦雅亦俗,亦庄亦谐,有歌咏,有诠解,无疑是一种创造,读后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各有会心,启迪智慧,激发想象。其诗风清新活泼,浅显易懂,其注释也简明扼要,画龙点睛。
展开
作者简介
    郑丽生(1912-1998年)是福建文史馆馆员,福州著名文史学者、民俗专家、诗人。生前著述宏富,据本馆不完全统计,其各类著作达50多种。前两年,福建文史馆已为之整理出版《郑丽生文史丛书》(上、下册),收录其著作14种,还计划继续整理出版他的其他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福州风土诗》按时间顺序解读郑丽生先生的七十多首福州风土诗,由诗来诉说并介绍福州的风俗民情,表达感情,妙趣横生。
展开
精彩书摘
    今日拜读方炳桂、方向红父女二人为郑丽生《福州风土诗》所作解读,感觉很有意义。因为郑老诗作本身极富情趣,语言通俗,内容丰富,将福州历史文化中的民间风俗以诗歌的形式进行叙述,亦雅亦俗,亦庄亦谐,有歌咏,有诠解,无疑是一种创造,读后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各有会心,启迪智慧,激发想象。其诗风清新活泼,浅显易懂,其注释也简明扼要,龙点睛。
    尽管如此,由于时代隔膜和社会变迁,郑老诗中所述民俗事象,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只存约略梗概,甚至有为后人曲解误读之处。有鉴于此,方老凭借丰富的民俗知识和深厚的验积累,对郑老的诗作进行认真而细致的解读,对读者领会“风土诗”的内容蕴以及民俗事象的实际活动,会有进一步认识或具体了解。加上有陈友荣先生的配图,既生动活泼,又增加生活情趣,从风与文风看,与民俗内容切合,浑然一气,相得益彰。这对宣传福州民俗传统与民间方言谣谚,也有积极作用。因为语言正是凭借俗事俗情而传承播扬的。
    郑丽生熟稔乡邦掌故、轶闻旧事,精于考证故实。今观其旧作《福州风土诗》,愈发令人生敬佩之心。正如他的文友陈海瀛故馆员所说:“丽生此作,亦有心人之所为。”前人何遂亦称郑著“寓考证于诗歌,亦难得之作。”究其故,正在于郑老“邃于六书训诂之学,贯穿诸家”。他传统学术功底深厚,又善诗文,故能作此诗著。今方老为诗作解,诚一大善事:一可使世人得以释读领会郑老吟咏节序月令之作;二可使福州地区之风土民俗知识得以传承弘扬。此皆不仅于保存史著有功,而且于传播乡俗有用。但既称解读,则有两难,一难在对诗文的理解,二难在对旧俗的认识。古人云“诗无达诂”,何况是诠释风俗之诗?以民歌颂风俗,古已有之,昉于《诗国风》;以词记叙民事,如闽风越土之俗事,古亦有之,则散见于古书、旧著之中,丽生搜采而得,形于诗诵,益增解读之难。方老父女虽用力勤劬,恐亦难免舛误疏漏。因为,古人称欲会诗人深心衷曲甚难,欲解古风乡俗之本事意蕴更难,何况是时隔千载之下的后生晚学呢?古人戒慎于强作解人,盖亦缘于此。
    方老为郑老出书并作解,亦堪称功德如山的事。此书之出,仰郑丽生之娴于乡邦掌故者及慕方老之熟于福州风俗者,谅皆会热心阅读。鄙意读者观书之后,必定各有会心,存疑不明之处,在所难免,欲求的解确诂,还望自查图书,以求寻根溯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赖有人传,亦赖有人勤读与善解。方老命序,理难固辞,况于郑老且义在同馆乎?
    壬辰年壬寅月
    (作者系福建省文史馆馆长)
    序 二
    杨 凡
    在郑丽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由郑老吟述,方炳桂和方向红解读的《福州风土诗》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市弘扬和传承闽都文化,梳理和总结民俗文化意义深远的一项工作,应当引起各方的关注。
    福州对民俗文化研究的渊源深厚,早在1936年,吾闽先贤郑振铎就编著了《中国俗文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0年,郑振铎先生到福州寻访长篇弹词《榴花梦》的历,至今还是福州文坛脍炙人口的佳话。建国以后,郑丽生、张传兴、王植伦等先贤率前启后,筚路蓝缕,对福州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发展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福州风土诗》用诗歌的形式,内容涉及福州的岁时节庆、物产风情、民风民俗,是以郑丽生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文史工作者和民俗专家对福州民俗文化的全面梳理、形象描绘和生动解说,堪称福州民俗文化的典之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当代文明的进程对民俗文化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又是一个广阔的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方炳桂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史工作者和民俗学者,对福州民俗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进行了广泛的演绎和生动的践行,使民俗文化提升了节庆(拗九节),走向了邻里(邻里节),登上了讲堂(闽都乡学讲习所),深入到学校(闽都文化传承示范点),展示到电视屏幕和广播空间(“攀讲”栏目和“左海之声”频道),使福州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和谐交融,交相辉映,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迷人风情。这其中,方炳桂先生既是倡导者,又是践行者,更是讲述者和推动者。对《福州风土诗》的解读和践说,正是方炳桂先生在城市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层面上对福州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作出的又一贡献。
    近代福州诗风颇盛,我喜欢同光体的抑郁沉雄,也喜欢折枝诗的典雅靡丽,更喜欢福州竹枝词的通俗浪漫。福州风土诗144首,每一首我都把它当做竹枝词来读,而对风土诗的解读,又引起我对福州新民俗的思考郑丽生(1912-1998年)是福建文史馆馆员,福州著名文史学者、民俗专家、诗人。生前著述宏富,据本馆不完全统计,其各类著作达50多种。前两年,福建文史馆已为之整理出版《郑丽生文史丛书》(上、下册),收录其著作14种,还计划继续整理出版他的其他著作。
    今日拜读方炳桂、方向红父女二人为郑丽生《福州风土诗》所作解读,感觉很有意义。因为郑老诗作本身极富情趣,语言通俗,内容丰富,将福州历史文化中的民间风俗以诗歌的形式进行叙述,亦雅亦俗,亦庄亦谐,有歌咏,有诠解,无疑是一种创造,读后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各有会心,启迪智慧,激发想象。其诗风清新活泼,浅显易懂,其注释也简明扼要,龙点睛。
    尽管如此,由于时代隔膜和社会变迁,郑老诗中所述民俗事象,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只存约略梗概,甚至有为后人曲解误读之处。有鉴于此,方老凭借丰富的民俗知识和深厚的验积累,对郑老的诗作进行认真而细致的解读,对读者领会“风土诗”的内容蕴以及民俗事象的实际活动,会有进一步认识或具体了解。加上有陈友荣先生的配图,既生动活泼,又增加生活情趣,从风与文风看,与民俗内容切合,浑然一气,相得益彰。这对宣传福州民俗传统与民间方言谣谚,也有积极作用。因为语言正是凭借俗事俗情而传承播扬的。
    郑丽生熟稔乡邦掌故、轶闻旧事,精于考证故实。今观其旧作《福州风土诗》,愈发令人生敬佩之心。正如他的文友陈海瀛故馆员所说:“丽生此作,亦有心人之所为。”前人何遂亦称郑著“寓考证于诗歌,亦难得之作。”究其故,正在于郑老“邃于六书训诂之学,贯穿诸家”。他传统学术功底深厚,又善诗文,故能作此诗著。今方老为诗作解,诚一大善事:一可使世人得以释读领会郑老吟咏节序月令之作;二可使福州地区之风土民俗知识得以传承弘扬。此皆不仅于保存史著有功,而且于传播乡俗有用。但既称解读,则有两难,一难在对诗文的理解,二难在对旧俗的认识。古人云“诗无达诂”,何况是诠释风俗之诗?以民歌颂风俗,古已有之,昉于《诗国风》;以词记叙民事,如闽风越土之俗事,古亦有之,则散见于古书、旧著之中,丽生搜采而得,形于诗诵,益增解读之难。方老父女虽用力勤劬,恐亦难免舛误疏漏。因为,古人称欲会诗人深心衷曲甚难,欲解古风乡俗之本事意蕴更难,何况是时隔千载之下的后生晚学呢?古人戒慎于强作解人,盖亦缘于此。
    方老为郑老出书并作解,亦堪称功德如山的事。此书之出,仰郑丽生之娴于乡邦掌故者及慕方老之熟于福州风俗者,谅皆会热心阅读。鄙意读者观书之后,必定各有会心,存疑不明之处,在所难免,欲求的解确诂,还望自查图书,以求寻根溯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赖有人传,亦赖有人勤读与善解。方老命序,理难固辞,况于郑老且义在同馆乎?
    壬辰年壬寅月
    (作者系福建省文史馆馆长)
    序 二
    杨 凡
    在郑丽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由郑老吟述,方炳桂和方向红解读的《福州风土诗》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市弘扬和传承闽都文化,梳理和总结民俗文化意义深远的一项工作,应当引起各方的关注。
    福州对民俗文化研究的渊源深厚,早在1936年,吾闽先贤郑振铎就编著了《中国俗文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0年,郑振铎先生到福州寻访长篇弹词《榴花梦》的历,至今还是福州文坛脍炙人口的佳话。建国以后,郑丽生、张传兴、王植伦等先贤率前启后,筚路蓝缕,对福州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发展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福州风土诗》用诗歌的形式,内容涉及福州的岁时节庆、物产风情、民风民俗,是以郑丽生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文史工作者和民俗专家对福州民俗文化的全面梳理、形象描绘和生动解说,堪称福州民俗文化的典之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当代文明的进程对民俗文化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又是一个广阔的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方炳桂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史工作者和民俗学者,对福州民俗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进行了广泛的演绎和生动的践行,使民俗文化提升了节庆(拗九节),走向了邻里(邻里节),登上了讲堂(闽都乡学讲习所),深入到学校(闽都文化传承示范点),展示到电视屏幕和广播空间(“攀讲”栏目和“左海之声”频道),使福州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和谐交融,交相辉映,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迷人风情。这其中,方炳桂先生既是倡导者,又是践行者,更是讲述者和推动者。对《福州风土诗》的解读和践说,正是方炳桂先生在城市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层面上对福州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作出的又一贡献。
    近代福州诗风颇盛,我喜欢同光体的抑郁沉雄,也喜欢折枝诗的典雅靡丽,更喜欢福州竹枝词的通俗浪漫。福州风土诗144首,每一首我都把它当做竹枝词来读,而对风土诗的解读,又引起我对福州新民俗的思考
    ……
展开
目录
序一 卢美松
序二 杨凡
前言方炳桂
解读说明门
为丽生作福州采风图并题四
绝句何遂
赠丽生七律一首朱右白门
福州风土诗叙陈海瀛门
接春门
禳春
供岁饭
拜年
袈年
水仙
十番
猴戏门
喜年图
接神门
人本命日门
元宵但看初八灯门
上采门
悦神
迎年
问谜
灶心橘
送灯
请花
有元宵无中秋
高脚
龙灯
放花
迎吴颜
迎尚书公
迎白马王
惊蛰未届雷先发四十九日不成天
蚕茧出世
拗九粥
过九
出丁
迎拗九王
拗九寒
二月
二月日子长糟菜填腹肠
土地诞
关蛎门
三月
懿旨菜
轩辕诞
玄帝诞
仙爷诞
三月台
横三
鲥鱼
压纸
清明寒
清明棵
犬戴柳
春笋
妈祖诞
娘娘会
泰山诞
迎泰山
四月
做夏
珠红米菜瓜船
茉莉花赶头水
采莲
四月八
一葡雨一盆蛇
光斋
吕祖诞
药王诞
大水
五月
讨夏表
香包
肚爿
海味
午时茶
黄烟
午时书
普庵符
西湖竞渡
台江夺鸭
洗港
鲁班诞
夏至日出火
六月
泗洲佛诞
六月初三雨
六月六犬洗汤
祭六爷
荔枝红送丈人
西禅寺开园
大暑荔枝小暑鲎
风飚
禳疫
查夜门
请将游村门
担福桶门
出海门
天君诞门
将军诞门
补库门
七月
秋烘门
结缘门
烧纸衣门
做半段门
施食门
上座门
普渡门
王爷诞门
地藏王诞门
八月
灶君诞门
栽秧门
养盆鱼门
排塔门
起坎爿塔门
进香门
忏斗门
环塔门
香球门
赏月华门
元帅诞门
国姓王诞门
灶妈诞门
九月
九月乌
登高门
放纸鹞
祭九使
开堂门
十月
迎城隍
立冬门
画眉胜会门
十一月
老郎诞门
搓丸门
搜粞门
占验门
食鸡柑门
十二月
筅堂门
乌龟进门来门
各家各主火烛小心
汇年料门
封印门
封箱门
双价门
祭灶门
红嘴绿鹦哥门
花面壳门
样历官历门
新人糅门
分年门
谢冬门
烧火炮
芥菜门
躲债门
隔年饭门
春联门
后记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