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二
施某 女 45岁
初诊:1973年1月21日
咳嗽气促,痰黄而厚,头眩胸闷,大便一周未解,纳滞,曾呕恶数次,苔黄腻。以清热逐痰。
黄芩9克 制半夏9克 杏仁9克 枳实6克 陈胆星3克 陈皮4.5克 茯苓12克 瓜蒌仁12克 礞石滚痰丸6克(分两次吞服) 3剂
二诊:1月23日
药后大便两次,头眩胸闷已解,咳嗽气促已减,痰尚多,咯出较前为畅,续以降气止咳化痰治之。
全瓜蒌15克 枳实6克 杏仁9克 制半夏9克 黄芩9克 茯苓12克 陈胆星3克 浙贝9克 陈皮4.5克 4剂
【按】痰热蕴肺,肃降失常。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 因而大便一周不解。便秘又使肺热无下泄之机。二者相互影响。方用清气化痰丸加礞石滚痰丸,宣肺降逆,化痰通便。降令得行,清气自能上升;痰浊得化,呕止而胃纳乃增。方义重在调正升降出入之机,学者宜究心焉。
案三
蔡某 男 43岁
初诊:1974年1月13日
感冒以后,咳嗽痰多,咯出不爽,已历十余日。脉浮,苔白。宜化痰止咳,并解未尽之表邪。
桔梗4.5克 陈皮4.5克 白前6克 生甘草6克 炒荆芥4.5克 紫菀6克 百部6克 浙贝9克 杏仁9克 4剂
【按】外感咳嗽, 日久不愈,痰多难咯,表邪仍未肃清,用程钟铃《医学心悟》止咳散最为适宜。方中有疏有止,合用能止咳化痰,疏风解表。本例以止嗽散加入杏仁、贝母,增强宣肺止咳的作用,服药四帖,咳嗽即愈,可知奏效之捷。但止咳嗽药物偏于温、燥,对于咳痰不爽的患者不甚适宜,加入杏、贝,更合病机。
案四
余某 男 75岁
初诊:1975年12月14日
早晚略有咳嗽,有痰而无气急,便稍烂,脉软,苔较厚腻。以解嗽化痰健脾为治。
甜杏仁9克 炙甘草6克 陈皮4.5克薏苡仁12克川贝母3克(分吞)姜半夏6克 苏子6克(包煎)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党参12克 5剂
二诊:咳嗽。脾虚有湿。
香砂六君子丸180克,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9克。橘红丸20粒,每日一次,每次1丸。
【按】高年脾肺两虚,痰嗽,便溏,脉见虚象,苔呈厚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病则湿聚,酿痰,既不能消,亦不能化。治以益脾健运为主,化痰止嗽为辅。因脾有助肺之能,六君子汤既健脾又化痰,咳嗽便溏,一方并治。再加杏、贝以止咳,苡仁和中化湿,苏子顺气消壅。接服丸方也是脾肺兼顾、标本同治之法,与煎剂方是相辅相成的。禁,伴有畏寒感。脉濡,苔腻。以温化为治。
蜜炙麻黄4.5克 姜制半夏6克 茯苓12克 川桂枝4.5克 杏仁9克白术9克 五味子4.5克 补骨脂9克 化橘红4.5克 3剂
二诊:12月10日
哮喘渐平,咳痰稠黏,咽干,偶见心悸,脉弦,苔腻。再以温化为主。
北沙参9克 麦冬9克 北细辛1.5克 焦枣仁9克 甘草6克 浙贝母9克 五味子4.5克 化橘红4.5克 川桂枝4.5克 3剂
三诊:12月22日
上药3剂服后,哮喘平复而出院,畏寒已明显减轻。近几天手足发疼,夜寐亦差,仍有心悸,小便宜少。脉细弦,苔白腻。以益肺安神为治。
丹参9克 马兜铃9克 天花粉12克 钩藤9克 焦枣仁9克 北沙参9克 当归9克 麦冬9克 五味子54.克 益元散12克(包煎) 4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