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行学说这样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重要观点笔者已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2期杂志上发表。我们以后有关五行学说的内容将全部引用这些观点。那么,这样的五行学说有什么应用?在我们的《临症中医视角》又将是什么样的作用?对现代科学条件下的医学研究又会有什么指导意义?与传统的五行解释又有怎样的联系和不同?我们先对传统五行应用作一分析。
传统中医学对于五行学说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比类取象。从自然界的木、火、土、金、水抽象出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并以此类比各种自然现象,特别是与人体的五脏、五官等相类比,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现象作了广泛的联系和研究,总结出医学的五行变化,形成了传统中医学的五脏等理论,并以此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的基础,其研究成果指导了几千年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那么这种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用五行学说进行比类取象其实质就是利用系统之间的相似性。五行学说研究的是系统,系统具有相似性,即系统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组成。我们的先人就是利用了这种相似性,进行系统之间的类比,进行物种之间的类比,以此来探寻未知领域或不可知领域的内部规律、规则和变化。在古代,人们没有现在的研究仪器和研究方法,更没有现在的实证研究意识,而且受意识形态、社会伦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根本不可能对人体进行解剖研究、对照研究、实验研究。而代之以更多的观察和分析,分析自然现象、生命现象的规律和关系。用五行进行类比,指导演绎,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并且取得很大的成功。在医学方面,人们通过观察天地的变化、通过对动物解剖的粗浅认识,进行了五行的类比和演绎,取得相当的成就,逐渐确立了五行类比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这样的研究方法看似简单,但是却有其合理和科学之处,它是古人在认识生命系统基本属性的基础上的一种演绎。对当今以实验科学为主的研究方法也不无指导意义。五行学说基于系统,注重系统内部的联系,注重系统与环境的联系,更注重动态的变化,同时,又用比类取象帮助我们探知、预测未知领域的变化,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关系。传统中医学的很多内容都建立在这样的类比和演绎之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