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临床输血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64887
  • 作      者:
    张印则,杨宝成,孟庆宝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在我国,许多地区、许多医院的临床输血治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瑕疵,如血液制品的种类选择不合理、输血时机和输血量掌握不当、输血不循证,甚至输血目的不正确,如输血增加营养、促进伤口愈合等。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医学基础教育存在缺陷。目前,医学院校使用的涉及输血内容的教材并没有完全将输血医学发展的成果总结进来,许多观点与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甚至是错误的。另一方面,走上工作岗位的临床工作者对输血技能重视不够,主要精力用在自身专业的学习和发展方面,认为输血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东西,忽视了对输血医学的再学习。主观与客观的原因直接导致了部分医师输血观念滞后、技术落后,在临床输血实践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临床输血理论与实践》力图避免长篇大论的理论讲解,采用散文的笔法、通俗的语言来讲解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通过严密的逻辑、丰富的事例来诠释科学输血观及其做法。重点在于引导读者自主思考,结合自身从事的临床工作,举一反三,做到全面掌握临床输血各种技能,并能正确运用。
  从医学发展的历程来看,几乎任何一种技术只要流行开来,最后都逃不出程序化的宿命,因为人们对流行的技术都习以为常,不再去思考所用技术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输血医学也是如此,如果只知道失血、贫血就要输血,或者仅仅凭着几组实验室数据和所谓的输血指征来决定输血,而忽略患者个体的差异,就会步人程序化的宿命。这也是《临床输血理论与实践》试图阐述的重点,即个性化输血的道理。知道了这个道理,并不断实践反复揣摩就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展开
精彩书摘
  (1)细菌污染:先看一个2008年初报纸、网络炒得沸沸扬扬的血液污染致受血者死亡的例子。1月3日,一名52岁患有慢性肝病及贫血的男性患者到香港屯门医院接受输血治疗,输血2小时后出现血压急降及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虽然得到了及时救护,可不幸还是发生了,4天后患者不治身亡。此事引起轰动,香港医院管理局介入调查。经过深入调查给出的结论是这样的:血液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荧光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人体皮肤表面、毛囊和腺体均能找到。荧光假单胞茵在4℃时繁殖速度很快,当患者输入了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血液后可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和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后果。由于现有的抗生素对荧光假单胞菌都不敏感,所以一旦感染此茵病死率很高)。
  在排除了献血者血液带菌的可能和操作人员人为过失之后,给出了引发此次意外的两个推断。一是血液在运送时运送箱内一些环境细菌透过冷凝水经血袋上罕有但可能存在的非肉眼可察的微细裂缝进入血袋。第二种可能性是环境细菌污染了工作人员手部,继而把细菌带到了献血者的采血部位使细菌有机会进入血袋。最后认为,这是一起非常罕见的事件,是一起无过错医疗事故。
  人命关天头等大事,非常值得深挖根源、认真剖析,以免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什么原因会导致血液的细菌污染呢?归结起来大致有三。
  其一,采血时血液受到细菌污染。人体皮肤是真正的细菌乐园,微生物学家发现有182种已知细菌滋生在皮肤上,据推测至少应有250种以上的细菌生活在皮肤上。这些细菌一多半常年生活在人体皮肤上,可在表皮细胞上、细胞间、细胞碎片和皮肤脂质上繁殖,如葡萄球菌、链球菌、丙酸菌和棒状杆菌等。其余的则是匆匆过客,短期旅居。采血前规范的消毒可以有效地杀死细菌。若消毒不严,在静脉穿刺时由于采血针头比较粗,带有活菌的皮肤碎屑就有可能进入血液导致血液污染。所以很多学者提议,采血时应弃去最初采集的10~20ml,这样可以大大减低血液被细菌污染的机会。另外,空气中也有大量细菌存在,采血时若空气进入血袋同样也会引起血液的细菌污染。可见,采血时严格而规范的操作是多么重要。其二,血液制备过程也可能被细菌污染。制备过程中所用的器材有可能因为运输、保存不当而受到细菌污染。也可能因为工作环境消毒不严,空气中细菌数量过多而污染血液,尤其是采用开放式的方法来制备血液成分时,血液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如洗涤红细胞的制备)。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血液受到细菌的污染。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输血医学发展历程
第一节 人类对血液的朦胧认识
第二节 临床输血的形成与推广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临床输血的要求

第二章 输血总则
第一节 “能不输血就不输血”的基础理论
一、强大的自身调节能力
二、难以预计的输血风险
第二节 必须输血首选成分的基础理论
一、传统输血观的形成与影响
二、医学进步对传统输血观的否定
三、成分输血观的核心思想
四、传统输血观与成分输血观的纠葛
第三节 综合分析确定输血的原则
一、输血指征的产生与演变
二、血液成分的选择与使用时机

第三章 输血技能
第一节 输血治疗涉及的制品
一、来源于血站的制品
二、来源于血液制品公司的产品
三、来源于制药公司的产品
第二节 血液制品的输注指征
一、红细胞制品的输注指征
二、血小板制品的输注指征
三、血浆制品的输注指征
第三节 输血护理
一、输血过程中的核对
二、血液传递中的冷链技术
三、输血器材的选择
四、输血时患者血管的选择
五、输血速度的控制
六、血液中药物添加的限制
七、输血时的血液加温技术
八、输血过程的监护
第四节 减少输注异体血的技术
一、自身输血技术
二、控制性低血压技术
第五节 血液成分治疗性单采技术
一、血液成分治疗性单采的原则
二、适合于血液成分治疗的疾病

第四章 输血实践难点解析
第一节 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案例解析
第二节 烧伤患者输血案例解析
第三节 婴幼儿患者输血案例解析
第四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输血案例解析
第五节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案例解析
第六节 紧急情况下非同型输血案例解析
第七节 Rh(D)阴性患者输血案例解析
第八节 交叉配血不合情况下的输血案例解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