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茶除了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外,还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能使人谦逊、愉悦、不计得失、超然物外……关于茶在修身养性方面的作用,古人早已深有体会。如唐代诗人“玉川子”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有脍炙人口的“七碗茶诗”一段: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这一段被称为全诗的精华。诗人饮茶的感受是,茶不只是解渴润喉之物,从第二碗开始会对精神发生作用;三碗使诗人思维敏捷;四碗之时,生活中的不平,心中的郁闷,都发散出去;五碗后,浑身爽快;六碗喝下去,有得道通神之感;七碗时更是飘飘欲仙。诗人的短短几句话,把饮茶对精神及心理的作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置身于喧闹的都市,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烦恼让现代人无法解脱,人们对放松身心、回归自然有着深深的渴求与向往,而茶这一汲取天地之精华的产物,正是人们怡情养性、感受自然、享受生活的绝佳媒介。繁忙工作之余,觅一个清幽的场所,静静斟上一杯茶,在对茶的观、闻、品、饮之中,一切都化为平静、祥和。
茶让人返璞归真
茶乃大自然的精灵,质朴无华,自然天成,在泡茶、品茶中人们可以达到与自然共通。“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一杯茶”,自古许多文人寄情山水间,不思利禄,不问功名,品茶一直被他们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既讲究泡饮技艺,更注重情趣,追求天然野趣。茶带给人的是净化、是纯洁,心灵的纯净与山水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找回最自然的真我。人之性情、亲情、柔情和茶情,皆在茶中得到展示,真可谓“从一杯茶看世界,从一杯茶观人生”。
茶使人怡情养性
泡茶技艺崇“静”尚“简”。“静”,指茶人内心的清静、淡泊,也指环境的幽静、洁净;“简”,既指茶人的清丽简约,也指陈设的素雅不繁杂。怀着崇“静”尚“简”的情趣去泡茶,不为物质世界所困扰,许多浮躁的情绪会随水中飘舞的佳茗慢慢沉淀下来。泡茶的静、简境界,增加了品茗时内心的宁静超然之感,更增强了对尘世琐事的超脱以及豁达开朗的心灵境界。茶让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变得有耐性和平静,这就是怡情养性。
茶中享受生活
品茶要闻香、观汤、品味,这些程序虽复杂,但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群鹤沐浴、请君入瓮、高山流水、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几个招式之后,茶艺师优雅娴熟的动作,婉转优美的解说,已经让人耳目一新。此时接过茶艺师奉上的茶,一阵清香扑面而来,轻轻呷,慢慢品,一时间口舌生香。上好的茶叶,精致的茶具,地道的茶艺师,应景的古曲,安静的心绪,还有能与自己一起分享的友人,如此良辰美景,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以茶会友
中国的茶道不光讲究“独品其神”,还注重两人对饮“得趣”,众人聚品“得慧”。看似平淡、寡言的饮茶过程,却凝结着最真挚、浓厚的情感。茶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是人们交流内心情感的桥梁,通过茶,人们可以找到一生难得的知己。
……
展开
——范仲淹(宋代文学家,《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
——梅尧臣(宋代诗人,《答李仲求建溪洪井茶诗》)
茶叶润喉清又香,解毒治病甜带苦,止渴降火和防暑,消食减肥百病除。
——闽东茶谣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问陶潜篱下时。崔侯啜茶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