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52839
  • 作      者:
    医师资格考试指导用书专家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根据医师执业的实际需要,组织医学教育、医学考试和教育测量专家,研究制定了临床、口腔、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准入的基本要求,包括基本素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申请医师资格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具有必要的人文素养。《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和医学综合笔试大纲两部分。医学综合笔试部分将大纲考核的内容整合为基础综合、专业综合和实践综合三部分。
    为帮助考生有效地掌握其执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安全有效地从事医疗、预防和保健工作,根据大纲的要求和特点,我中心组织专家精心编写了医师资格考试系列指导丛书。丛书包括临床、口腔、公卫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二级三类的《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应试指南》、《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应试指南》、《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解析》、《医学人文概要》共20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五)激活剂
    有些物质能增强酶的活性,称为酶的激活剂。激活剂大多为金属离子,如Mg2十、K+等。少数为阴离子,如Cl-能增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胆汁酸盐能增强胰脂肪酶的活性等。其激活作用的机制,有的可能是激活剂与酶及作用物结合成复合物而起促进作用,有的可能参与酶的活性中心的构成等。
    (六)抑制剂
    有些物质(不包括蛋白质变性因子)能减弱或停止酶的作用,此类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抑制剂多与酶的活性中心内、外的必需基团结合,抑制酶的催化活性。如果能将抑制剂去除,酶仍表现其原有活性。
    1.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形成共价结合,不能用简单透析、稀释等方法除去,这一类抑制剂称为不可逆性抑制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为不可逆性抑制作用。化学毒剂,如农药1059、敌百虫等有机磷制剂即属此类。它们的杀虫或机体中毒作用主要是特异地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羟基结合,使酶失活。乙酰胆碱不能被失活的胆碱酯酶水解而蓄积,引起迷走神经持续兴奋发生中毒症状。
    2.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或中间复合物发生可逆性结合,使酶活性降低或消失,应用简单的透析、稀释等方法可解除抑制,这种抑制剂称为可逆性抑制剂。可逆性抑制剂引起的抑制作用为可逆性抑制作用。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类型可分为下列三种。
    竞争性抑制:有些可逆性抑制剂与作用物结构相似,能和作用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使酶不能与作用物结合,抑制酶促反应,称为竞争性抑制。这类抑制剂称为竞争性抑制剂。因为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所以酶促反应抑制程度取决于作用物、抑制剂与酶的亲和力及二者浓度的相对比例。在竞争性抑制过程中,若增加作用物的浓度,则竞争时作用物占优势,抑制作用可以降低,甚至解除,这是竞争性抑制的特点。例如,琥珀酸脱氢酶可催化琥珀酸的脱氢反应,却不能催化丙二酸或戊二酸发生脱氢反应。但二者与琥珀酸结构类似,均为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又如,磺胺类药物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这是因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有赖于核酸的合成,而磺胺药的结构与核酸合成时所需的四氢叶酸中的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相似性,因而能与相应的酶竞争结合,抑制细菌。
    非竞争性抑制:有些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而不影响作用物与酶的结合,两者在酶分子上结合的位点不同。这样形成的酶一作用物一抑制剂复合物不能释放产物,这种抑制作用不能用增加作用物的浓度消除抑制,故称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此类抑制剂与非竞争性抑制剂不同,它只能与酶一作用物复合物结合,而不与游离酶结合,这种抑制作用称为反竞争性抑制。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综合
第一章 生物化学
第一节 蛋白质的化学
第二节 维生素
第三节 酶
第四节 糖代谢
第五节 生物氧化
第六节 脂类代谢
第七节 氨基酸的代谢
第八节 核酸的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第九节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十节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第十一节 信号转导
第十二节 肝生物化学
第二章 生理学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血液
第三节 血液循环
第四节 呼吸
第五节 消化和吸收
第六节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七节 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八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节 内分泌
第十节 生殖
第三章 病理学
第一节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第二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节 炎症
第四节 肿瘤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节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节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节 泌尿系统疾病
第九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节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十一节 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十二节 性病
第四章 药理学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
第三节 局部麻醉药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药
第六节 利尿药与脱水药
第七节 抗过敏药
第八节 呼吸系统药
第九节 消化系统药
第十节 子宫兴奋药
第十一节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
第十二节 激素类药
第十三节 抗微生物药
第十四节 抗寄生虫药
第五章 预防医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第四节 临床预防服务
第五节 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
第六节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
第二部分 专业综合
第三部分 实践综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