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南京汇聚着金陵本土名士、留都官员、寓居文人、科举士子等大批优秀文人,这些文人在政治追求和实现上多有不同程度的失意。所谓政治不幸诗家幸,南都大批优秀文人荟萃,多样性的文化、思想活跃,为通俗小说的创作和刊刻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发展土壤。
第一,金陵本土文化名流形成独特景观。明代金陵本土文人(包括部分侨居和常年寓居南京者)在文坛上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始于正德时期,时有徐霖、陈铎好北曲,被称为“乐府双璧”,顾磷、顾躁兄弟被称为“江东双玉”,谢承举、徐霖则为“金陵二才子”;弘治时刘麟、顾磷和徐昌谷号“江东三才子”;嘉靖中期,随着留都政治“闲散”之地的突出,带来金陵文化之初盛,所谓“海宇承平,陪京佳丽,仕宦者夸为仙都,游谭者指为乐土……嘉靖中年朱子价(曰藩)、何元朗(良俊)为寓公;金在衡(銮)、盛仲交(时泰)为地主;皇甫子循(访)、黄淳父(姬水)之流为旅人;相与授简分题征歌选胜。秦淮一曲,烟水竞其风华;桃叶诸姬,梅柳滋其姘翠,此金陵之初盛也”。顾磷、陈沂、王韦时号“金陵三俊”,景暘、蒋山卿、赵鹤和朱应登并称“江北四子”,刘麟、顾璘、徐祯卿和朱应登又并称“金陵四大家”。顾磷“文誉籍盛,又处都会之地,都下后进皆来请业”。嘉靖十年何良俊、何良傅兄弟二人到南京乡试,“各携所业见东桥先生”。金陵士子许谷、陈凤、谢少南、金大车、金大舆、金銮、盛时泰、陈芹等未达前从游于顾磷,“相与讲艺谈诗”。由此可知,正德至嘉靖年间,金陵文化领袖无疑为顾磷,《明史·顾璘传》云:“自磷主词坛,士大夫希风附尘,厥道大彰。”顾磷“构息园,大治幸舍居客,客常满”,又好宴乐,“时时与客豪饮,伎乐杂作”。时人“咸以为一代伟人”,钱谦益称其“处承平全盛之世,享园林中古之乐,江左风流,迄今犹推为领袖也”。万历初年,陈芹致仕,复修青溪社,金在衡、盛仲交、张献翼、王樨登等胜流在南京唱和频繁,形成金陵再盛;万历中期,南京文化领袖当为焦竑,焦竑为著名学者兼藏书家、出版家,万历十七年(1589)中状元,官翰林修撰、东宫侍讲等。万历二十七年(1599)辞官归乡,除京师任职十年外,其生活在南京七十多年,著述颇丰,有笔记《焦氏类林》、《玉堂丛语》和文集《澹园集》等,黄宗羲称其“积书数万卷,览之略遍,金陵人士辐辏之地,先生主持坛坫,如水赴壑”。金陵籍学者名士还有顾起元,万历二十六年(1598)会试第一人,授编修,后改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祭酒和南京吏部右侍郎。顾起元基本上是在家乡南京边做官边休养,清修自尚,望重朝野,时座主大学士叶向高曾多次征诏,顾起元都辞却,其著述颇丰,有《金陵古今石考》、《嫩真堂集》、《客座赘语》等部。同时期金陵籍名士还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状元朱之蕃、周晖、顾起凤等,同时还活跃着一批诸生、山人、处士和布衣名士。清初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对此有详细记载,这是金陵文化的辉煌时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