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旧体诗入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159698
  • 作      者:
    方春阳,吴秋登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诗文雅韵入门小丛书”是浙江古籍出版社为文学爱好者和普通读者精心构筑的文学入门读物。入选丛书的作者均是该领域颇有建树的名师,他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细述文字赏析的要义,用明白晓畅的例子诠释古典文学的魅力,就像一位导游带你更轻松地寻幽探胜,亦如一位良师助你更便捷地登堂入室,不着痕迹间将你引上文学欣赏的捷径。 这本《诗文雅韵入门小丛书:旧体诗入门》(作者方春阳、吴秋登)是其中一册。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诗文雅韵入门小丛书:旧体诗入门》(作者方春阳、吴秋登),既包含了应知应会的旧 体诗常识,又融入了方春阳多年研究和创作的心得,是一本颇具特色的旧 体诗入门读物。书后附有他按韵精选的30首五言排律(《诗律基础》),对 于有兴趣创作近体诗的读者,不失为简练揣摩的上好材料。相信这本《诗文雅韵入门小丛书:旧体诗入门》在“读诗”和“写诗”两个方面,都会让传统诗歌爱好者有所 获益。
展开
精彩书摘
  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部中国文化史。大半与诗有关。“五经 ”之中《诗经》占了一经,排在“老三”的位置,这还不算其他四经中论 诗的内容,如著名的“诗言志”说,就出于《尚书·尧典》。孔子对诗的 学习更是重视,《论语》中有近二十处谈到诗,主要是看好诗的道德教育 作用,以及辞令语言可供当时为官的需要。后世在这基础上,扩大到抒情 述志、歌颂锦绣河山、反映人民生活,甚至与帝国主义的斗争等,兼容并 包,体现了诗的“多功能”、“全方位”,诗也因此而源远流长。迄今仍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对于“诗言志”的解释,《诗序》上说得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尽管对“志”的理解意见不一,但不出抒情与记 事范围却是事实。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于是又 产生了“诗缘惰”说。这两说在中国诗坛上影响很大,不过缘情说终究是 言志说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先秦文字质朴。不宜以后世的狭义来理解“志 ”,而广义的“志”已包含了“情”在内。  劳动创造了人,诗也同样来源于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 。上古的诗主要是民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收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据说曾经孔子 删订,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到了战国时代,南北文化融合的楚文化大放 光彩,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了大量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焕然一 新,被后世称为“骚体”。他们的作品由汉代刘向编为《楚辞》,屈原的 名作《离骚》、《九歌》都收在内。  发展到汉代。乐府民歌进入繁荣时期。琳琅满目的诗篇,大都收录在 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此时已渐趋成熟, 如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即是代表。三国两晋时期,以曹植与陶潜的 成就为最大,尤其是陶潜的作品,开辟新境,风韵独绝,可以说是屈原以 后、李杜以前最优秀的诗人。南北朝时期由于文学批评理论的兴起,影响 到诗的创作,更加重视声律和风格。虽然创作成绩平平,但为唐诗的繁荣 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  由短暂的隋代进入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唐代,诗歌的黄金时期终于到 来了。唐诗创作的空前繁荣,题材、风格、体裁的丰富多样,尤其是格律 诗的全面定型,显示出诗歌发展完全成熟,标志着诗歌艺术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峰。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共收诗48900多首,作者2200余 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创作成果。初唐诗人以“四杰”王勃、杨炯 、卢照邻、骆宾王及陈子昂、沈俭期、宋之问等为代表。盛唐诗人则诚如 《唐诗品汇》所例举:“李翰林(白)之飘逸,杜工部(甫)之沉郁,孟襄阳( 浩然)之清雅,王右丞(维)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 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可谓群星灿烂,光 耀千秋。中唐诗人则前有以刘长卿、钱起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后有 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努力创新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及李贺、刘禹锡等名家 。晚唐及五代诗人则以杜牧、李商隐、温庭筠、许浑、唐彦谦、杜苟鹤等 最为著名。综观唐代诗坛.堪称前无古人,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分深远。  宋诗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前期有“西昆体”诗 人杨亿、刘筠等,中期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大家,后期则以杨万里 、陆游为代表,使宋代诗坛呈现出自己的特色。钱锤书先生在《谈艺录》 中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所谓“筋骨 思理”。就是宋诗的特色。因为宋诗具有迥异于唐诗的特色,是另一个艺 术高峰,所以影响到元、明、清和近代。宗唐还是宗宋成了一大话题。平 心而论,唐诗如泼墨山水,神韵天生,宋诗如工笔人物,刻画入微,各有 千秋,没有必要硬分出个高下来。至于金元时代的诗人,成就最大的当推 元好问,诗格清新雄健,语言平易自然,足以上比苏轼、黄庭坚.但不知 为什么受人重视的程度不高。  明诗比起唐诗、宋诗来要逊色得多,主要原因是没有什么特色可言, 然而流派不少,如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李攀龙、王世贞 为首的“后七子”,袁宏道兄弟为首的“公安派”,钟惺、谭元春为首的 “竟陵派”等等。其实为后世推重的还要数明初的高启和明末的陈子龙。  清代应该说是诗的复兴时期,其成就大大超过元明两代,而成为诗坛 后劲。清初的遗民诗人如顾炎武、吴嘉纪、屁大均、陈恭尹等,风骨遒劲 ,悲壮苍凉,感人至深;而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被称为“江左三大家 ”,也各具特色。继起者为倡“神韵说”的王士稹,学宋诗的查慎行,都 有佳作。到乾隆时又出现了袁枚、赵翼、蒋士铨,被称为“乾隆三大家” ,袁枚倡“性灵说”,影响尤其大;三家之外的黄景仁与张问陶,并有才 情,均属高手。道光、咸丰时期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响应者也 不乏其人。同治、光绪年间以陈三立为首的学宋诗派,热闹一时,被称为 “同光体”;以王阁运为首的学汉魏六朝诗派,则被称为“汉魏六朝派” 。虽然两派的成就都不高,还不如后来的南社诗人,如柳亚子、陈去病等 ,但尚有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现代诗歌虽然以新诗为主流,但传统古典 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仍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说
第二章 体裁
第三章 押韵
第四章 平仄
第五章 对仗
第六章 字句章法
附录一 诗律基础——五言排律选读
附录二 诗韵举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