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诗学探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87100
  • 作      者:
    吴晟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晟,男,江西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教授、首届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兼任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古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与秘书长。出版专著5部,教材1部。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部省级社科项目5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俗文化研究丛书:中国古代诗学探论》从术语、本体、内构、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诗学中的一些理论与创作问题,作了尝试性探论,力图以文献资料与理论阐释相结合,提出个人见解。在研究方法上,宏观与微观并用,视野开阔,既有理论思辨。又有文献实证,对中古代诗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寄托中的情感是一个动态系统,因此某些作品里,尽管只是在局部借个别意象或事件来寓意,但这意象或事件所载情感始终处于一种流动过程中,所以这“个别情感”即是整篇作品的“整体情感”。这便是寄托只能为体而不能为用的原因。象征(不自觉)中的情感已经升华为某种静态观念并凝结在相对应的物象里,这物象就成了比较稳定的、有特定意义指向的意象来使用,具有某个词或句子相似的独立表意功能。这便是象征可以为用(局部象征)的原因。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学里,寄托、象征经常并用。这样既能防止情感一味地袒露,又可克服形象过分隐蔽晦涩,使作品隐显适度、虚实相生,产生出一种“全新的平衡”。如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全篇所寄托情感比较显露,但局部却以“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象征南宋日趋衰微的国势,以“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象征政局的险恶和危急,使作品产生半透明的美感。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之作,都是寄托为体、象征为用的典范之作。
  寄托中的局部象征有两类,一类是积淀了具体的社会内容并已被读者反复体验过,因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用于任何作品中都不会改变其特定的内涵。如“西北高楼”和“斜阳断烟”意象,对于南宋人来说,分别是故国和衰微国势的象征。又如菊花对我国读者来说,是一种高洁品格的象征:樱花对日本读者来说,是国魂的象征,等等。另一类是只是浸染强烈的主观感情,或者暗寓个人的身世,或者是特定环境中主观心态的外化。只有联系作者身世和具体作品,才能大致把握其特定的内涵。如宝钗和黛玉的《咏白海棠》诗,都暗寓了各自的身世和志趣。
  ……
展开
目录
诗学与概念
一、诗学审美意象论
二、寄托、象征辨析

诗学与本体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价值取向
二、中国古代诗歌的生命探索
三、意象派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差异的文化阐释

诗学与内构
一、中国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主要方式
二、中国诗歌心理时空的几种主要形式

诗学与哲学、宗教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哲学探究
二、中国古代诗歌的禅宗智慧

诗学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诗人骑驴的文化解读
二、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物理认知
三、台湾现代诗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演绎

唐宋诗学
一、韩愈诗歌阳刚美观照
二、李贺、李商隐诗歌比较
三、黄庭坚“以剧喻诗”辨析
四、山谷诗集三家注述论
引用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