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学批评第一要有鉴赏力,第二要能发现和提问
评价文学批评的好与坏,不同的批评家会有不同的量度,孙郁的心中也有一个标准,这一标准体现在两个方面。
“我的标准是,好的文学批评第一要看是否有鉴赏力。文学作品首先是一种艺术,是美的享受。批评家如果在审美方面没有感觉的话,那么他的批评至少有一半是站不住脚的。这是第一要素。第二,发现和提问。批评家应该有能力找到文本所提供的智性的力量,也就是说,发现文本给人类的想象力、智慧、形象思维等等带来了什么,并对其作出解读。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批评家的审美意识比较差,但是有能力发现和提问,那么,他的批评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如果两者可以完美结合,那就是最佳的结果。”
当下的文学批评远离文本,套话连篇,孙郁用“无法忍受”来形容自己对“批评套话”泛滥的感受。“目前批评的问题还包括学院化的知识操作。学院派话语用来研究经典作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研究当代作家就存在问题了。学院派话语的特点是程式化、模式化,与当下鲜活的生活和作家鲜活的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在这套话语下写出来的文章,读起来不亲切,把本来生动的文本变得不生动了。”
“国外有些批评家,本身也是作家,比如卡尔维诺、尤瑟纳尔,他们的评论文章比较漂亮,国内很少见至0类似的批评文本,我期待这样的批评家在中国出现。”孙郁坦言,目前,一些很好的批评文章多来自作家的手笔,“比如,王蒙对一些作品的读解,汪曾祺对沈从文的读解,作家常常能够看到批评家看不到的一些东西,自然有时也回避了一些问题。当然,没有创作经验的人,纯粹搞批评、搞研究的学者,也能够把批评写得很好,比如郜元宝,比如王彬彬。王彬彬的批评文章,充满战斗力和生命力,还有林贤治关于散文和诗歌的一些批评文章也很有战斗力。他们沿着一条路走得很深,但是,偶尔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孙郁认为,王蒙、汪曾祺为代表的一类批评比铰包容、温和,但缺乏力量,恰恰可以与王彬彬、林贤治一类的批评形成互补,构成一个合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