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齐民要术》中的大豆种植技术
中国大豆种植技术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1.对大豆品种、特征的认识
对农作物品种及其特征的认识,利于作物种子的提纯、复壮、繁育。《诗经.鲁颂》有“植菽麦”,《管子·地员》有“其种大菽,细菽”,《吕氏春秋.审时》中有“大菽则圆,小菽则博以芳”,《广志》载“大豆:有黄落豆,有御豆,其豆角长,有杨豆,叶可食”。说明对大豆不同品种已有一定的认识。《齐民要术》则明确指出:“今世大豆,有白、黑二种”,“黄高丽豆、黑高丽豆、燕豆、豍豆,大豆类也”。这种明确认识对大豆品种的选择、繁殖、保纯及其产量、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奠定了大豆品种分类的科学基础。
2.时令的把握与播种数量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农作物环境因素、季节时令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人在很早时就已知道栽培农作物必须与季节时令相结合。《尚书·尧典》说:“食哉,唯时。”《汉书‘食货志》记有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使关中民宜种宿麦,令无后时。”《四民月令》载:“正月可种豍豆,二月可种大豆,三月,昏,参夕,杏花盛,桑树赤,可种大豆,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汜胜之书》指出:“三月榆荚时,有雨,高田可种大豆。”贾思勰更为强调农时,指出:“以时及泽为上策”,不仅注重季节时令,而且还认为应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增加或减少播种量,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齐民要术》:“春大豆,次植谷之后。二月中旬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三月上旬为中时(用子一斗);四月上旬为下时(用子一斗二升),岁宜晚者,五六月亦得,然稍晚稍加种子。”因为时令晚,影响豆的分蘖,增加种子可争取较多植株。多分枝而增产。
3.播种方法
在播种方法上北魏时期有点播、条播和撒播三种。《齐民要术》比较三种播种方法的优劣,强调大豆播种“必须耧下”。播种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全苗,获得全苗需有充足的墒情。由于大豆豆性强,“种欲深故,豆性强,苗深则及泽”,故耧播最适宜。显而易见,这种“必须耧下”的大豆播种方法,是依据大豆有较强的扎根深的特性,而深扎根则易“及泽”,可获得较好的墒情,这就有利于出苗。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适合大豆的生长特点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