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形式:当阻燃材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部分被带走,致使材料不能维持分解反应所需温度,不能维持燃烧所需可燃性气体量,致使燃烧自熄。例如,当聚合物基体在燃烧中发生熔化,且熔化后材料易产生熔融滴落,因而带走了大部分燃烧反应产生热量,减少热量反馈到聚合物表面,迫使燃烧反应减缓或终止。但是,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应注意到熔融滴落物可能引燃与之接触的物质,致使火灾发生蔓延。
第三种形式:它是一种主要的形式。阻燃材料表面上,由于进行多重反应,在其表面上形成膨胀型炭泡沫层。炭泡沫层的难燃性、绝热性和隔氧作用,致使燃烧中断。
不同的研究者,设计了不同含氮有机化合物阻燃剂构成IFR体系,凝聚相内进行的串联脱水、炭化反应。具体历程见第5章。
许多研究者指出,为了达到理想的膨胀效果,要求各个过程互相匹配。为此,必须很好地选择其配方组成。
当基体聚合物(如热塑性塑料)受热后,首先发生软化,创造了反应介质。酸源物质(如.APP)发生热分解反应,导致产生聚磷酸。它促进了碳源物质[如,季戊四醇(PER)或成炭剂(CAa)]发生脱水炭化反应,形成富碳的聚合物结构。与此同时,气源物质(发泡剂或称膨胀剂)产生大量不燃烧性气体,造成刚形成的富碳聚合物发生膨胀。由于交联反应的进行,体系黏度增加,阻碍了气体的逸出,并伴随着进行固化反应,最终形成膨胀型炭泡沫层的结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