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平脉辨证传承实录百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05900
  • 作      者:
    李士懋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平脉辨证传承实录百例》将师生们共同诊治,并有信息反馈、足资验证疗效的部分病例收集起来,再加以按语,以阐明其理。一来,展示了师生之间辨证论治的方法与特点;二来,针对学生独立诊治中的不当之处,如何分辨其正误,针对性很强;三来,理法方药相贯,展现经典理论对临床实践的巨大指导价值。作者辨证论治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脉诊为纲,平脉辨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以脉定证。
展开
精彩书摘
    脉弦按之减,迟拘象已除。舌可。
    脉之拘迟已除,且症亦有所减轻,但已汗不应再汗,遂去辅汗三法,一改而为温阳解寒凝之方。
    仍予上方,去葱白,改麻黄5g。
    【学员诊治】上方曾加当归15g,肉苁蓉15g,共服42剂,面肿(一),下肢肿(±)。尚腰隐痛,头略晕,膝下凉。血压138/90mmHg
    连服42剂,症状基本消除。继予上方14剂。
    【师傅批改】上方改附子15g。14剂,水煎服。
    按:此案有一系列问题可以讨论。
    一脉:水肿原因甚多,此例为何而肿?
    脉沉弦迟细拘而无力,故诊为阳虚阴凝而水泛。
    沉主气:邪阻气血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可脉沉,此为实,必沉取有力;阳气虚,无力鼓荡血脉而脉沉,此为虚,必沉取无力。
    迟乃气血行迟而脉迟:邪阻而气血行迟者,脉当沉取有力;正虚无力鼓荡气血者脉亦迟,必沉取无力。
    细乃气血不能充盈鼓荡于脉而脉细:邪阻气血不能充盈鼓荡而细者,当细而沉取有力;正虚无力充盈鼓荡而脉细者,必沉取无力。
    弦乃阳中之阴脉,脉之条达悠扬,必气以煦之,血以濡之:倘邪阻气血不能温煦濡养,脉可弦;正虚无力温煦濡养者,脉亦可弦。二者一实一虚,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拘者,虽无此脉名,然临证确可见到,其象似脉拘挛状。脉何以拘?乃寒气使然。寒主收引凝泣,气血亦随之收引凝泣,故脉拘。寒实者,脉拘有力;阳虚阴凝者,脉拘无力。
    拘与紧如何区别?紧主寒,有左右弹指之感;拘亦主寒,然无左右弹指之感,唯拘挛收引之象。
    本案脉沉弦迟细拘无力,故诊为阳虚阴凝水泛。
    二、阳虚阴凝何以为肿?
    阳虚气化不利,水饮泛溢而为肿。既然其本为阳虚,法当温阳以制水,故方用桂甘姜枣麻辛附汤。
    此方原文为:“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主之。”方为:“桂枝、生姜各三两,细辛三两,甘草、麻黄各二两,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本方与枳术汤所治相同,但病机不同。枳术汤乃气滞水结,而本方重在“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大气者何,乃一身之阳也,犹“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其寒也,非外寒所客,乃阳虚而阴盛之寒。既为阳虚而阴寒内盛,并无客寒,故无外寒可散。而云“当汗出”者,亦非发汗法,乃扶阳后阳气通,津液行,阳加于阴不汗而汗之正汗,此即广义发汗法。
    本方实为桂枝去芍药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合方。
    桂枝去芍药汤,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促可作促急、迫急解,亦可作数中一止解;胸满者,乃下后心阳不振。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用于三种情况:一是太少两感,“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二是寒邪直入少阴,并无太阳表证,此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温阳治本,细辛入肾启肾阳,引领麻黄入肾,散肾经之寒,有逆流挽舟之意。三是纯为肾阳虚衰而阴寒凝泣者,并无外寒,此时麻黄附子细辛汤亦可用之。
    ……
展开
目录
一、阳虚水泛(高血压)
二、脾胃弱而脘痞(食管贲门炎)
三、肝郁脾虚(肺不张)
四、气虚于上,阴盛于下
五、痰阻气滞(肝癌)
六、肝肾虚且痛
七、痰热气滞(高血压)
八、阴虚阳动,痰热内蕴(肺癌)
九、脾不统血(过敏性紫癜)
十、嗜睡(脑出血后遗症)
十一、土虚火衰
十二、小便不利(前列腺增生)
十三、火热亢盛(冠心病)
十四、肝虚(返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
十五、肝胆郁热兼阴虚(胆囊炎)
十六、阴寒咳嗽
十七、心慌未愈
十八、痰热夹瘀(心梗)
十九、湿阻阳明
二十、肝火上扰
二十一、风痰
二十二、热后气虚
二十三、阳明湿热
二十四、痹证
二十五、阴虚阳亢(高血压)
二十六、肝虚腹痛
二十七、阳虚饮泛而头晕
二十八、脾虚清阳不升(高血压)
二十九、痰热扰心转饮邪上千(高血压、心肌缺血)
三十、阳虚胸痹,咽痛
三十一、阴疽
三十二、阳虚饮泛
三十三、湿热壅遏,误为阳虚寒湿盛(前列腺炎)
三十四、阳虚饮泛(左心扩大)
三十五、心经气阴两虚
三十六、脾肾虚风痰萌(高血压)
三十七、肝肾阴虚,肝风上扰(高血压冠心病)
三十八、阳气虚弱(冠心病)
三十九、肝火犯肺而鼻塞
四十、心肾阳虚(高血压、病窦综合征)
四十一、肝风鸱张(高血压心脏病)
四十二、阳虚发热
四十三、阳气虚馁(冠心病、脑梗)
四十四、阳虚寒痹
四十五、阳虚血弱(冠心病)
四十六、脾虚腹痛(胆结石,胆囊炎)
四十七、阴寒内盛(冠心病)
四十八、脾肾两虚,虚风内动
四十九、肝经郁火(冠心病)
五十、尿频遗精
五十一、寒痹于上,阴亏于下(亚甲炎)
五十二、阴寒上乘阳位
五十三、痰瘀互结化风(高血压)
五十四、阴虚肝旺(心律不齐)
五十五、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腰椎退行性变)
五十六、清阳不升鼻塞(鼻窦炎)
五十七、阴虚阳亢化风(高血压)
五十八、痤痱,寒柬热郁
五十九、阳虚寒痹(椎间盘脱出)
六十、肝虚夹痰生风(脑出血后遗症)
六十一、阴虚阳浮,虚阳淫于血络而泛发痒疹
(食道癌术后)
六十二、气虚便血(痔疮术后)
六十三、气血两虚,阳气馁弱(肝破裂,肝切除术后)
六十四、脾虚火衰(非特异性sT-玎异常)
六十五、肝郁脾虚,清阳不升
六十六、清阳不升头痛(脑血管痉挛)
六十七、肝经郁热(高血压)
六十八、痰热夹风(高血压)
六十九、阳虚夹饮(失眠)
七十、土虚木陷(慢性直肠炎)
七十一、风痱(脑梗)
七十二、阳虚喉痹(心肌缺血、咽炎)
七十三、阳虚不寐(心供血不足)
七十四、咳喘(支气管哮喘)
七十五、咳嗽,土不生金(支气管肺炎)
七十六、懈怠困倦
七十七、阴虚阳浮(冠心病,心包积液)
七十八、心脾两虚(更年期综合征)
七十九、阳虚寒束咳嗽
八十、热郁于肺
八十一、痰热咳嗽
八十二、痰热互结化风(高血压)
八十三、心悸
八十四、阳虚气化不利
八十五、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八十六、气血两虚,虚风内动
八十七、气虚痰阻(房颤心衰)
八十八、肝阴不足,风阳上扰(脑瘤)
八十九、肝火犯肺(肺心病)
九十、痰瘀互阻(心肌缺血)
九十一、热伏肺胃
九十二、阳虚寒痹经脉
九十三、阳虚不固
九十四、风痰(中风后遗症)
九十五、肝火扰心(抑郁症)
九十六、肝风内动
九十七、肝火刑金犯胃
九十八、胃热盛
九十九、木亢横侮脾土(肠梗阻)
一00、外感发热,气虚真阴亏(外感发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