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内经灵素考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06358
  • 作      者:
    余自汉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众所周知,中医学的理论渊源于《灵枢》《素问》两部书。而要弄清楚中医学的理论,了解中医学的形成和演变,只有认真研究《灵枢》《素问》。余自汉编著的《内经灵素考辨》以现存史料和出土文物为依据,系统地考证我国古代医籍“黄帝、扁鹊之脉书”与《黄帝内经》,以及《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的关系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东汉以前我国医学的发展情况,以及版本沿革之一斑。对中医学的五行、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形成有充分的探讨,一些精辟的见解开拓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的思路。《内经灵素考辨: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还收录了《灵枢》《素问》两书中艰词涩句的辨析,一些千古疑窦赖以冰释。《内经灵素考辨: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可供中医科研、教学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医史研究者和学习、研究《灵枢》《素问》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黄帝内经》成书基础和形成 《黄帝内经》这一书名,在现存史书中,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上面写着:“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由于《方技略》只列书目,而无篇目,更无具体内容的叙述,所以《黄帝内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黄帝外经》又包括哪些内容?现在已无法确切了解,但也不是毫无踪迹可寻,因为班固在《方技略》中还有一段叙述,再结合我国近年的考古发现,以及现存史料的记载,我们对《黄帝内经》一书的内容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略作论述。第一节 “禁方书” 从现存史料以及出土古医佚书的情况看,我国最早的医药方书也和其他各类书籍一样,最初只是一些零散的篇章,没有具体的书名和作者名,有的甚至连篇题也没有。春秋战国秦汉的士人医家习惯称这些无具体书名和作者名的医药文献作“禁方”或“禁方书”。如《史记?扁鹊传》说:“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悉取禁方书,尽与扁鹊。”在这段叙述中司马迁两次提到长桑君的医书,都以“禁方”称谓,说明春秋战国统地称作“禁方”。我国最古的医药方书,是否像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反映的那样,只是一些零散的篇章,既无具体的书名,又无作者名呢?这一点已被我国近年的田野考古所证实,如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十五种古医佚书。这些古医佚书出土时,原来都是一些零散的篇章,均无具体的书名和作者名。现在所谓《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杂禁方》《天下至道谈》等书名,都是“马王堆汉墓医书整理小组”为了称引方便,根据各书的内容试加的。我国最古的医药方书无具体书名和作者名的情况,在战国中期,最晚是在秦汉之际就发生了变化。一些远古遗传下来的篇章被一些士人医家整理、汇集、编纂并命定了书名,有的甚至冠以作者名。如《史记?仓公传》说:“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书,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与扁鹊之脉书。”在这段叙述中司马迁第一次提到了我国古代医药方书的专名,还有作者名。现在的问题是,“黄帝、扁鹊之脉书”是一部什么样的著?它是否是在原来的“禁方”也就是一些远古流传下来的无具体书名、作者名的零散篇章的基础上整理、汇纂后命定书名和作者名的?若据司马迁所述“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以及“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段话可以肯定,司马迁认为“禁方书”与“黄帝、扁鹊之脉书”属同一类书,只是称谓不同,也许内容不尽相同而已。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的关系
第一节  旧说新论
第二节  "篇"、"卷"异同考
第三节  《黄帝内经》《黄帝外经》考
第四节  《难经》引文考
第五节  《灵枢》《素问》异同考
第六节  《黄帝内经》的亡佚及《灵枢》《素问》的
成书

第二章  《黄帝内经》成书基础和形成
第一节  "禁方书"
第二节  "脉书"与"黄帝、扁鹊之脉书"
第三节  黄帝与医书
第四节  "黄帝、扁鹊之脉书"与《黄帝内经》
第五节  《黄帝内经》内容考

第三章  《灵枢》成书基础与沿革
第一节  两部古灸经与《灵枢》
第二节  《脉法》与《灵枢》
第三节  "九宫八风盘"与《灵枢》
第四节非医学古籍与《灵枢》
第五节  《灵柩》之"实"的沿革
第六节  《灵枢》之"名"的沿革

第四章  《素问》的成书基础与沿革
第一节  马王堆医简与《素问》
第二节  经络学著作与《素问》
第三节  《素问》引用的古代文献
第四节  非医学古籍与《素问》
第五节  《素问》之"实"的沿革

第五章  五行脏腑学说的起源和形成
第一节  五行学说的起源
第二节  五行学说的形成
第三节  脏腑学说的起源
第四节  脏腑学说的形成

第六章  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形成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起源
第二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

第七章  《灵枢》《素问》杂考
第一节  《灵柩》体表解剖测量用尺考
第二节  《素问》"其气三"浅释
第三节  "三焦"实义考辨
第四节  《灵柩》《素问》中黄老和儒家思想举隅
第五节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析义
第六节  "肺朝百脉"小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