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伤寒论证临杂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10553
  • 作      者:
    张常春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仲景之书被奉为圭臬,已为世所公认,然而,在学术上,仍需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古训——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继承和实践前人优秀的学术思想时,旁收博采、举一反三,才能入木三分、融会贯通。
  《伤寒论证临杂录》作者是仲景学说的继承者和实践者,若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翻阅此书,必有所获。
展开
内容介绍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乱世中写成《伤寒杂病论》,后世医家将该书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不仅是当之无愧,而且是众望所归。后人评价此书为“启万世之法程,实医门之圣书”一点都不为过。然而仲景之学不能停留在建安,要传承下去,才不至于成绝学。本书作者将数十年学习仲景的学术思想与自己的临床思路进行归纳与演绎写成此书,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经方爱好者、中医药科研人员以及更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正如作者所言,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归,愿此书能抛砖引玉,愿中医魅力永远……
展开
精彩书摘
  原文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司见温病的特征是口渴和不恶寒。温病为温热邪毒入侵,性质属阳,显然与性质属阴的中风、伤寒之恶风或恶寒而无口渴现象者不难判别。但是必须指出,温病虽系温热,毕竟隶属于太阳病,所以其初起之际,或许也有恶风或恶寒的表现,只是持续必然短暂,顷刻就会消失于无形之中。
  中风即因受风而发,且有汗出,病势较缓,仲景谓其病机为“营弱卫强”,“卫气不和”,治法宜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组成药物是桂枝9克(原文为三两,因古今度量衡差异,一两大约相当于今日3克,下同),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其中桂枝性味辛甘温,功能发散风寒,温经通阳;芍药性味苦酸凉,功能养血敛阴,柔肝解痉;炙甘草性味甘平,功能益气复脉,缓急和解;生姜性味辛温,功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大枣性味甘微温,功能补益气血,健脾安神。方中用生姜、大枣配伍桂枝、芍药,无非是温养人体,使正气得充,病必早愈。清代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指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临床凡见发热有汗,不论属何疾病,只要具备苔白不渴等阴性条件,即可投以桂枝汤。故原文说“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由于桂枝汤中芍药具有收敛作用,绝对不能使用于发热无汗的症候,所以仲景又再三叮咛:“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伤寒因风寒外束,发热恶寒,身痛无汗,治疗宜发散为主,方用麻黄汤。组成药品为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原文七十个),炙甘草3克。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功能发汗利水,宣肺平喘;杏仁性味苦甘微温,有小毒,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其中麻黄和桂枝同是解表散寒药,麻黄擅长发汗,桂枝擅长温通,两药合用如虎添翼,相得益彰。中医认为“肺主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就是说肺与皮毛密切关联,通常凭借皮肤的疏泄作用来协助肺的呼吸功能。风寒束表,皮肤紧闭,疏泄缺如,必致呼吸负载增加,由是易产生气喘,因此选用杏仁来辅佐。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太阳病
第二章 阳明病
第三章 少阳病
第四章 太阴病
第五章 少阴病
第六章 厥阴病
第七章 霍乱病及阴阳易瘥后劳复病
第八章 拾遗
附:方剂名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