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司见温病的特征是口渴和不恶寒。温病为温热邪毒入侵,性质属阳,显然与性质属阴的中风、伤寒之恶风或恶寒而无口渴现象者不难判别。但是必须指出,温病虽系温热,毕竟隶属于太阳病,所以其初起之际,或许也有恶风或恶寒的表现,只是持续必然短暂,顷刻就会消失于无形之中。
中风即因受风而发,且有汗出,病势较缓,仲景谓其病机为“营弱卫强”,“卫气不和”,治法宜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组成药物是桂枝9克(原文为三两,因古今度量衡差异,一两大约相当于今日3克,下同),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其中桂枝性味辛甘温,功能发散风寒,温经通阳;芍药性味苦酸凉,功能养血敛阴,柔肝解痉;炙甘草性味甘平,功能益气复脉,缓急和解;生姜性味辛温,功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大枣性味甘微温,功能补益气血,健脾安神。方中用生姜、大枣配伍桂枝、芍药,无非是温养人体,使正气得充,病必早愈。清代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指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临床凡见发热有汗,不论属何疾病,只要具备苔白不渴等阴性条件,即可投以桂枝汤。故原文说“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由于桂枝汤中芍药具有收敛作用,绝对不能使用于发热无汗的症候,所以仲景又再三叮咛:“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伤寒因风寒外束,发热恶寒,身痛无汗,治疗宜发散为主,方用麻黄汤。组成药品为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原文七十个),炙甘草3克。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功能发汗利水,宣肺平喘;杏仁性味苦甘微温,有小毒,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其中麻黄和桂枝同是解表散寒药,麻黄擅长发汗,桂枝擅长温通,两药合用如虎添翼,相得益彰。中医认为“肺主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就是说肺与皮毛密切关联,通常凭借皮肤的疏泄作用来协助肺的呼吸功能。风寒束表,皮肤紧闭,疏泄缺如,必致呼吸负载增加,由是易产生气喘,因此选用杏仁来辅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