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络穴位速查手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38724
  • 作      者:
    易磊,陈永超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家庭保健按摩师必备手册,不花钱不吃药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一家一人会省下医疗费。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大药,它们的任何一种神效,都是我们祖先防治疾病的智慧总结。在这个世界上,很多病不要全靠吃药治疗,只要你学会自我按摩,就能做自己的保健医生。每天只需三分钟,拥有健康真轻松!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展开
内容介绍
  《全图解经络穴位速查手册(经典珍藏版)》经络养生的原则为指导,以十二经脉、任脉、督脉、经外奇穴为切入点,循气血运行,符行之有效的穴位一一归纳总结,详细介绍了每一穴位的名解、定位、主治、配伍、刺灸簪,并另辟蹊径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对常见病的治疗、急救以及保健簪作用。《全图解经络穴位速查手册(经典珍藏版)》图文并茂,是不可多得的家庭保健实用手册,是养生爱好者及医校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医生难得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六经辨证与主治
    六经辨证论述见于汉代张仲景所撰著的《伤寒论》,它把疾病过程分为阴阳两类,并进一步依据正气强弱、病邪轻重、时间长短的不同,将外感病大致划分为三阳病证,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三阴病证,即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通常情况下,凡邪盛正气未衰则属于三阳病证,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凡正气虚衰则属于三阴病证,治疗当以扶正为主。具体如下:
    (1)太阳病证:太阳主一身之表,人体出汗、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等表证都属于营卫失调,正邪相争于表,治疗总则宜解表。进一步讲,解表分虚实,太阳中风为表虚,太阳伤寒为表实。恶风者卫表受伤、腠理疏松、有汗且脉浮缓,治宜用桂枝汤疏风解表、调和营卫;恶寒者卫气被遏、腠理闭密、毛窍收敛、无汗且脉浮紧,宜以麻黄汤散寒解表。
    (2)阳明病证:中医把阳明病证分为阳明经证和腑证两大类,由于阳明病主要是邪热内传入里,伤津化燥所致,所以,无论哪种情况,胃肠多会深受其害。就其表现和疗治来看,阳明经证肠中无燥屎内结,大热,大汗,大渴而心烦,脉洪大,宜以白虎汤清热生津;阳明腑证与燥屎相结,既可见身热,汗出连绵,日晡潮热,脉沉实有力等表现,可以不同的承气汤清热攻下。
    (3)少阳病证:少阳病发邪气尚存而正气已伤,邪正多相持于表里之间。如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正邪分争便寒热交替出现,多伴有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目眩、口苦、咽干、脉弦等,所以,仅仅是解表或者只如阳明病“清”“下”均不可痊愈,宜以小柴胡汤一面祛病邪,一面扶正气。
    (4)太阴病证:由表及里,如果“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而致,或因脾阳素虚,寒邪直中太阴,以致寒湿内阻,脾之运化功能失职,气机升降紊乱,就会出现太阴病,其表现为喜温喜按、呕吐、舌淡苔白、腹满、口淡不渴、食欲不振、腹泻腹痛、脉迟或缓等。
    中医认为,太阴病证与阳明病证同为里证,阳明病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太阴病多表现为虚证、寒证。但如阳明病而中气虚即可转为太阴病;太阴病因阳气渐复,也可转为阳明病。太阴病证宜以理中汤温中散寒。
    (5)少阴病证:从病理的角度来看,少阴病主要是病在心肾,少阴病有寒化和热化之分。比如太阳病治疗不当,损伤心肾阳气,太阴病呕吐下利累及肾阳所致,或肾阳素虚,寒邪直中少阴,从而使全身内外失去心肾阳气的温煦等原因造成,伴有手足厥冷、精神萎靡不振、畏寒蜷卧、脉微细或见下利清水样粪便、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全身性虚寒表现;另一方面,也可因心肾阴液受损,虚热内生,邪从热化,以致肾阴亏于下,心火亢逆于上而成,出现心烦不眠,口燥咽干,尿黄,舌尖红或红绛少苔,脉细数等证。治疗少阴寒化证宜回阳救逆,方如四逆汤;治疗少阴热化证则宜滋阴降火,方如黄连阿胶汤。
    (6)厥阴病证:厥阴为阴寒虽盛,但阳气尚能与之对峙的状态。属于疾病的转化阶段,具体分两种情况,若阴寒盛极,阳气不能与之接续而先绝,则病势危重,反之,若阴寒由盛极而转衰,阳气由虚衰而恢复,则病情好转。阴气胜则厥冷,阳气复则发热,厥多热少,神志昏乱等寒热错杂的症状,治当以乌梅丸调理寒热。
    ……
展开
目录

第1章 腧穴不可不识
腧穴的含义与命名
腧穴主治与规律
“同身寸”取穴
经脉的命名原则
经脉的流注次序
六经辨证与主治
四种刺络急救法

第2章 手太阴肺经(11穴)
中府穴
云门穴
天府穴
侠白穴
尺泽穴
孔最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鱼际穴
少商穴

第3章 手阳明大肠经(20穴)
商阳穴
二间穴
三间穴
合谷穴
阳溪穴
偏历穴
温溜穴
下廉穴
上廉穴
手三里穴
曲池穴
肘髎穴
手五里穴
臂臑穴
肩髑穴
巨骨穴
天鼎穴
扶突穴
口禾髎穴
迎香穴

第4章 足阳明胃经(45穴)
承泣穴
四白穴
巨髎穴
地仓穴
大迎穴
颊车穴
下关穴
头维穴
人迎穴
水突穴
气舍穴
缺盆穴
气户穴
库房穴
屋翳穴
膺窗穴
乳中穴
乳根穴
不容穴
承满穴
梁门穴
关门穴
太乙穴
滑肉门穴
天枢穴
外陵穴
大巨穴
水道穴
归来穴
气冲穴
髀关穴
伏兔穴
阴市穴
梁丘穴
犊鼻穴
足三里穴
上巨虚穴
条口穴
下巨虚穴
丰隆穴
解溪穴
冲阳穴
陷谷穴
内庭穴
厉兑穴

第5章 足太阴脾经(21穴)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箕门穴
冲门穴
府舍穴
腹结穴
大横穴
腹哀穴
食窦穴
天溪穴
胸乡穴
周荣穴
大包穴

第6章 子少阴心经(9穴)
极泉穴
青灵穴
少海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少府穴
少冲穴

第7章 手太阳小肠经(19穴)
少泽穴
前谷穴
后溪穴
腕骨穴
阳谷穴
养老穴
支正穴
小海穴
肩贞穴
牖俞穴
天宗穴
秉风穴
曲垣穴
肩外俞穴
肩中俞穴
天窗穴
天容穴
颧骼穴
听宫穴

第8章 足太阳膀胱经(67穴)
睛明穴
攒竹穴
眉冲穴
曲差穴
五处穴
承光穴
通天穴
络却穴
玉枕穴
天柱穴
大杼穴
风门穴
肺俞穴
厥阴俞穴
心俞穴
督俞穴
膈俞穴
肝俞穴
胆俞穴
脾俞穴
胃俞穴
三焦俞穴
肾俞穴
气海俞穴
大肠俞穴
关元俞穴
小肠俞穴
膀胱俞穴
中膂俞穴
白环俞穴
上髎穴
次髎穴
中髎穴
下髎穴
会阳穴
承扶穴
殷门穴
浮郄穴
委阳穴
委中穴
附分穴
魄户穴
……

第9章 足少阴肾经(27穴)
第10章 手厥服心包经(9穴)
第11章 手少阳三焦经(23穴)
第12章 足少阳胆经(44穴)
第13章 足厥阴肝经(14穴)
第14章 任脉经穴(24穴)
第15章 督脉经穴(28穴)
第16章 经外奇穴(52穴)
第17章 治疗篇
第18章 两性篇
第19章 急救篇
第20章 保健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