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品德的教育
该大学对于品德不遗余力地推动着,经常传出美谈。有一位学生得知班上同学贫困却罹患癌症,无法缴交医药费,该同学为他劝募奔走,岂料,祸不单行,贫病同学的父亲也传出罹患癌症,该学生再次戮力劝募,并捧着劝募箱走上街头,为的是抢救同学父子之生命。
而,更令我动心的是,学生们经常在逢年过节,全班同学捐款购买礼物,送给老师,为的是“尊师”;送给警卫或打扫的清洁工们虽属稀有,但却是彰显“重道”的最佳展现。
更震撼的,学生们怀着感恩心对待拟捐赠供他们解剖的大体老师们,运用假曰为拟捐赠之大体老师,做量血压、预防疾病卫教等等服务,经常听闻拟捐赠之老师言:“恨不得早一点往生,好让学生解剖……”
低头便见水中天
南京医科大学实事求是的教学精神令人钦敬,慈济医疗志业的大林慈院同仁们,更是令人感动。他们有感于前来求诊的病患,大都来自农村,佝偻着身、腰酸背痛难耐,哪怕大医王们以同理心用心诊治,仍无法理解于万一,简副院长因此倡议邀约大医王同仁们,向农民租一块地种稻,从弯下腰插秧开始,不只学习农夫耕种,亲身实践更能揣摩农夫之苦,一天“低头便见水中天”插秧下来,晒红了脸、皮肤剥了一层皮,足足有好多天走路不便、腰酸背痛,往后再见农村病患,不用言语便能会心。如此用心体验病苦之苦,若非有大仁大勇如何为之?大医王之人医精神,岂不令人肃然起敬!
历经数月除草施肥,为爱护大地更是有机耕植,没有施洒农药,一种另类种植实验。有别于动物实验,前者医心后者医病,医病者全球医界均竞相研究为之,耕种为医心者,可能是前无来者,期望后有继者棒棒接续为医心。
六月,骊歌轻唱,六月,炎热夏曰当头,却也是收割佳节,看这饱满稻穗低下头来,任农夫割取温饱众生,大医王们更欣喜收割,白米吃在嘴里甜在心底,是自己辛苦所得,体会农耕之苦与喜乐在心深处,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法喜岂是他人能体会能取代?耕作心得最大的收获,来自医病间最佳对话,对症下药是最佳议题。
而,学士帽上的丝穗,是昂起头来,骄慢前行的时刻?或是当师长为我们拨穗时,正是低下头来,省思师恩父母恩众生恩的最佳时刻?激起我们时刻撷取身边的事、物,怀抱感恩的心情,不忘父母粗糙双手为谁忙,不忘父母双脚厚厚的茧为何来,不忘师长殷殷叮咛为谁双鬓白!新鲜人,莫迟疑!体晤滚滚红尘,莫染红清净的自己!
……
展开
——王正一教授(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坊间不乏探讨医病关系的书,医学院里医学伦理也是必修课程,但是近年医病关系仍持续走下坡,医师与护士进入医院后,满腔热血很快就消磨殆尽,主要是医护人员所受的伦理教育与实际状况有极大落差。而我之喜爱这本书,也向读者推荐的原因是因为它并不说教,甚至没有提到“医学伦理”四个字,但是以活生生的真实故事,娓娓道来慈济医疗志业中的医护人员,如何在慈济大爱的濡染下,与众多终身志工共同努力将医院推向医疗桃花源。
——李毅医师(慈济医学中心品管中心执行长、麻醉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