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事困学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05702
  • 作      者:
    王崇仁, 李宝珍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医事困学录:津门大医王士相学术经验集》以医论、证治心法、医话医案为纲,分为上、中、下三卷。条分缕析,发微启隐,说理透彻,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掩卷则回味无穷。不仅对后学颇多启发,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上 卷 
    论中医学术发展的战略思想 
    研究一门科学的过去和现在是重要的,而研究它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制定发展战略则是必需的。 
    中医学是一门别于现代医学的传统医学,它在几千年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以软科学的研究方法,认真地、科学地探讨中医学术发展的战略思想,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医理论发展的战略方向——以中医学的传统理论为指导,在发展临床、提高疗效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祖国的传统医学理论。 
    一、关于“以中医学的传统理论为指导” 
    中医学的传统理论,从概念上讲,系指2000年前形成的,以《黄帝内经》为代表,而又经过后世医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中医理论。《辞海》在解释“传统”一词时云:“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也就是说,传统理论应最能反映出历史的本来面目,所谓“以古人还之于古人”。而不应片面、孤立,甚而曲解这种理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有些地方恰恰是这样做了,以至走了和正在走着一些弯路。以下仅举阴阳学说来说明之。 
    阴阳学说,作为它形成的基础和本来面目而言,无疑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评价的“是一种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先进的古代哲学学说”。有人曾将阴阳、五行、精气哲学学说的建立、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以及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建立的三大支柱,由此亦可以看出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上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此应着重指出,作为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在进入中医学术领域之后,不但得到了在哲学范畴内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与中医学本身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已经变成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经以哲学、医学的双重意义出现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 
    遗憾的是,直到目前,有些同志还认为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仅仅是古代哲学概念,是“说理工具”,这是极不恰当的。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则“肾阴、肾阳”、“育阴潜阳”、“阴阳离决”、“滋水涵木”、“木横土衰”等,又该如何解释呢?与此比较,本来也是一种古代哲学学说的“精气”学说,在其渗透于中医学之后,很快与医学本身的内容融合,成为医学理论体系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并沿袭至今,大大促进了当今中医学的发展,以致不少人几乎忘记了它的哲学面貌。 
    二、关于“发展临床,提高疗效” 
    医学是以生命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当然,随着医学的发展,其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可以出现相互渗透,产生新的理论。 
    当前,关于医学的定义,一些人认为:“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也就是说,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是医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发展的根本归宿,中医学尤其如此。 
    回顾近两个世纪来世界医学的发展史,不难看出,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不少国家、民族的传统医学被西医取代,或逐渐销声匿迹。而中医学日益壮大,不断发展,究其原因,除它自身具有独特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之外,主要是它具有卓著的疗效。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中医学的某些特点被曲解,某些特长被忽视。 
    ……
展开
目录
上卷 
论中医学术发展的战略思想 
论中医“辨证论治”所体现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论中医学对老年保健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论阴阳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论八纲辨证之运用 
论经方与时方 
论《内经》“病机十九条” 
治学经验琐谈 

中卷 
风湿热证治心法 
甲状腺机能亢进证治心法 
外感咳嗽证治心法 
水肿证治心法 
眩晕证治心法 
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证治心法 
婴幼儿腹泻证治心法 
流行性乙型脑炎证治心法 
小儿外感咳喘证治心法 
百日咳证治心法 
小儿疳积证治心法 
麻疹肺炎证治心法 

下卷 
漫话独圣散 
漫话七味白术散 
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之应用 
“协热利”小议 
欲宗仲景法,《伤寒论》尚需结合临床反复读 
问诊如析狱 
研究中药学必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 
小儿泻绿色便的治疗 
小议舌诊
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纪实 
论虚火上炎
治淋心得
论小儿汗证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心得 
谈继承者应具备的治学态度与学风 
高血压治疗一得 
尿血证治体会 
小议胃气 
当归四逆汤治疗实录 
阴虚热痹案(风湿性关节炎) 
外感湿邪右肢痿废案(病毒性脑膜炎) 
太少两感偏头痛案 
胸痹案(病毒性心肌炎) 
胃脘痛案(萎缩性胃炎) 
呕吐案(神经性呕吐) 
反胃案(不完全性幽门梗阻) 
内伤发热案(无名热) 
消渴案(尿崩症) 
消渴案(糖尿病)
多汗案 
臌胀案(肝硬化腹水) 
水肿案(甲状腺机能低下症) 
下痿案(脊髓炎) 
腰痛案(肥大性脊柱炎) 
虚劳案(再生障碍性贫血) 
暴聋案(听神经炎) 
乳痈案(急性乳腺炎) 
乳癖案(乳房小叶增生症) 
肝风内动摇头案 
重舌案 
偏枯案(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 
胎黄案(新生儿黄疸) 
遗尿案 
肝风内动案(风湿性舞蹈病) 
青盲案(视神经萎缩) 
小儿呕吐案(先天性幽门梗阻、慢性胃炎) 
低热案(无名热) 
发斑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瘾疹案(荨麻疹) 
婴儿湿疹案 
痄腮案(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案 
烂喉丹痧案(猩红热) 
痫证案(癫痫) 
夜啼案 
鼻渊(慢性鼻窦炎)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