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量刑说理机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307201
  • 作      者:
    王利荣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利荣,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年从事刑罚原理、刑事执行及其他人身罚制度、量刑思维步骤与方法、理论与应用犯罪学等方面的研究。现任中国检察学学会理事,中国犯罪学学会理事,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法律业务咨询专家。近十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司法部重点课题项目、重庆市规划课题重点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中国法学会研究项目等六项,其中两项曾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重庆市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先后出版个人专著《中国监狱史》、《行刑法律机能研究》;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法学》等法学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十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文摘、《中国司法》、《犯罪学论丛》、《刑法论丛》全文或摘要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促使量刑机制合理运行是目前刑事法理论与实践共同关注的焦点。《西南刑事法与毒品犯罪研究学术文库:量刑说理机制》既紧贴刑事司法改革的时代主题,回应法治国家的重大需求,又打破了长期以来量刑研究低水平重复的状态。作者不拘泥于纯粹规范刑法学的研究套路,而是依照宪法精神、刑法原则和伦理价值,以法律人的眼光系统梳理犯罪事实及行为人因素,清晰地呈现了量刑思维过程。
    《西南刑事法与毒品犯罪研究学术文库:量刑说理机制》针对目前量刑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而富有理性的意见,主张凸显审判法官主角作用的基本立场,结论具有信度。作者对经验确定基准事实、酌定情节作用层次及关联、普通累犯的法律解读、限制死刑适用的司法路径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近些时候,有人认为对应这一基准事实的刑量其实很难被找到,因此量刑基准应指“某种犯罪各组权威示范性案例样本之间相互独立的平均刑量”。①显然即便经论者解释,理解这一由诸多技术缩语组成的概念仍须花些气力,但细致阅读原文后,论者强调对基准事实与基准刑的客观求证,其实与前一论点主张是相同的。而且如果没有误读的话,论者所想要的基准事实是相对前者更为完整的犯罪事实,即基准事实就是存在于先前判决中的触犯同一罪名、对应同一法定刑幅度的犯罪事实,这一事实包括所有从重从轻处罚的犯罪情节,这既没有脱离构成事实讨论定基问题,又似乎更能回归罪刑均衡的本义,因而更具针对性。应当看到,有很多的理由支持以犯罪构成标准择取基准事实,我曾经深信这一点。从学说结构看,刑法理论既然自称是最精密的法科学,犯罪构成学说又是其核心理论模块,那么以基本犯罪构成框定基准事实且对应基准刑,加重或减轻构成也有相同作用,似是必然结论。从规范要求看,如前所述,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应当根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危害的程度适用刑罚,似乎揭示了构成事实的基础作用,此处构成事实与情节各有所指,基准刑量对应的构成事实具有完整性,情节作为片段事实用于调整刑量,其整体与局部的关联能递进评价罪质、罪量与对应的刑度。从司法思维规律看,循着定罪量刑进程贯通适用一套话语体系,行为人责任评价不致偏离行为,由常规模式到特殊情节评价也符合认知规律。何况,法院制定的相关文本和出自实务界人士之手的相关文章,也在抽象层面上普遍强调这一点。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讨论的缘起
二、量刑制度化的取向与进展
三、传统理论的困局
四、回应改革和打破困局的抉择
五、结语

第一章 从犯罪及其相关事实谈起
一、框定犯罪及相关事实的刑法依据
二、罪行、构成事实、犯罪情节之辨
三、量刑情节及其体系构建
四、重构量刑情节体系的理由

第二章 量刑情节的结构分析
一、根据罪状确立“基准事实”
二、“酌定”犯罪情节的关键作用
三、普通累犯与前科情节的适用规则
四、赔偿情节的合理适用
五、判断其他量刑情节作用的要秘

第三章 罚则中引出基准与罚度
一、在法定刑内寻找量刑基准
二、寻求基准刑的基本方法
三、顺势清晰情节作用的参数
四、数罪如何合理并罚

第四章 量刑技术规则与具体展开
一、宣告刑是如何得到的
二、罚之一极:限制死刑适用的司法途径
三、罚之另极:轻罪处罚的规律

第五章 证立量刑结论的程序
一、强化程序控制的基本思路
二、量刑建议是诉权的组成部分
三、被告人和被害人在量刑程序中的角色
四、量刑的决策机制

第六章 记载量刑经验的制度方式
一、“一级解释”与规范量刑
二、“二级解释”与指导量刑
三、“三级解释”与经验集聚
四、准判例解释罚则的必然性

第七章 量刑的价值基础与政策选择
一、“徒法不能以自行
二、合理量刑的两个维度
三、罪刑均衡原则
四、必要社会防卫的目的
五、宽严相济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