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杰英在《中医体质养生》中进一步解释道:“体质由四方面组成: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性格心理。这四方面可以高度概括为:形和神。
“形主要是形态结构,比如肌肉、骨骼、五脏、五官、皮肤、毛发、血脉等,也就是人体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态结构的物质部分。
“神包括功能活动、物质代谢过程、性格心理精神,比如心跳、呼吸、吸收、消化、排泄、水谷营养在体内被吸收利用转化排泄、性格特征、精神活动、情绪反应、睡眠等。
“形神结合就是生命,形神和谐就是健康,形神不和就是疾病,形神相离就是死亡。因此凡是说到体质,一定是包含形神两个方面。”
显然,中医学的体质概念,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强调人体体质的形成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两个基本因素。先天因素是人体体质形成的重要基础,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后天的调养又可影响体质的转化,以及体质类型的改变,使体质同时又具有动态可变性和后天可调性。简而言之,是由先、后天多种因素构成影响体质的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于人体,形成了个体不同的体质特征。
其次,它也突出了传统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和“天人一体”的自然观,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形神合一”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基本特征。神由形所生,依附于形而存在,但神又作用于形,是形的功能表现和主宰。形壮则神旺,生命活动正常;形弱则神衰,生命活动异常;形体衰亡,生命便告终结。因此,作为中医学的“体质”,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形体。它不仅包含了形体要素,而且也包含了精神心理要素。它是一定的躯体素质与一定心理素质的综合体。这正如张登本教授所指出的:“如何对待有关‘心理活动’的相关内容,是中西医‘体质学’最大的差异。由于西方体质学将心理活动另辟独立学科而专项研究,中医体质学和其他任何一门携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学科一样,都必然存在着无法抹去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所赋予的‘指纹图谱’烙印。正如《解读》中所言,心理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体最重要也是最显著的机能,同时心理活动也是人类多种生理机能的综合表现,更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显著特征,……假如将‘心理活动’的全部内容完完全全地从中医体质学知识中剔除而只言形态结构和机能状态,那会使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对象成为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心理活动的‘植物人’的体质状态。”
“天人一体”是生命存在的客观条件和必然规律。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不仅与自然环境有着物质的同一性,而且自然环境也提供了人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人体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仅维持着自身稳定的机能活动,而且体质状况也必然烙下了自然环境因素的印迹。清代徐大椿说:“人秉天地之气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这就指出了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在体质上会有差异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