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狱与讼: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50154
  • 作      者:
    胡旭晟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狱与讼: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是由我的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曾宪义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重大图书出版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分支课题(第五卷)。它从立项到拟写提纲、再到最后完成,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展开
精彩书摘
    应该说,儒法两家在德威之辩上,都显示了各自的理论特色,不能简单对待、评价之。但在当时,法家理论似乎更具有时代实践价值,完全可以说,法家理论之花结出了时代之果,秦国用此之道,循着“刑生威,威生强,强生秦”的实践之路,不仅挽救了西陲弱小之国险遭困厄的命运,而且在不长的时间里,反而由弱变强,最终创造出扫平六国,统一中国的伟绩。强秦之建立,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法家理论的重大价值。
    (三)汉以降“贵德”主导,德威兼施
    德威之争,经过西周、春秋战国两次激烈的论辩,无论“贵德”之论,还是“重威”之倡,都有过其辉煌的历史、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谓各领风骚几百年。但是,在治国行法上,诉讼审判中究竟哪种理论是历史的真正青睐者,尚难分伯仲。直到汉代以后才真正解决问题,且形成自汉至清近两千年始终难变的主旋律:贵德轻威,德威兼用说。
    1.历史的震撼,深刻的检讨
    秦从弱小立国、迅速完成统一大业,到国祚不永、速速败亡,这是一次巨大的历史震撼。人们对其暴兴暴亡、成为一个历史的匆匆过客,无疑想探其究竟,总结教训。因此,汉以来的政治法律思想家们在不断探索,深刻反思。其探索和反思后的结论又非常众口一词:秦因重威轻德而败亡。规律性的东西是重威只能维系一时,贵德方能长久,诉讼之道,贵德不重威。
    ……
展开
目录
引论
一、“狱”、“讼”之意义
二、传统中国狱讼之流变
三、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之特质
四、本卷之范围、重点与结构
第一编 精神与原则
第一章 价值取向
第一节 “和谐”精神与“无讼”理想
一、“和谐”与“无讼”的社会理想
二、“和谐”与“无讼”的伦理意义与审美价值
三、“和谐”与“无讼”的政治价值
四、“和谐”与“无讼”的诉讼价值
第二节 维护“秩序
一、维护宇宙自然秩序
二、维护国家政治秩序
三、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四、维护家族伦理秩序
第三节 贯彻伦理纲常
一、纲常伦理:诉讼运作的最高准则
二、维护孝道:独特的诉讼是非观
三、制度设定:价值取向的具体显现
第四节 漠视权利
一、轻视实体法上的民事权利
二、漠视程序法上的诉讼权利
第五节 贱讼与息讼
一、厌讼、贱讼之诉讼心理
二、息讼之又化趋向
第六节 简评
第二章 理论指导
第一节 德威之辩
一、德、威释义
二、德威之争
三、德威之理论指导
第二节 宽严之辩
一、法宽与刑严
二、司法时宽时严
三、宽严相济
第三节 轻重之辩
一、施刑轻重之基本发展态势
二、轻重理论之阐析
第四节 简评
第三章 诉讼原则
第一节 等级特权原则
一、“八议”原则
二、“尊卑”原则
三、其他特权原则
第二节 宗法伦理原则
一、亲属相隐
二、服制审判
第三节 仁道矜恤原则
一、以德司法
二、以情断案
三、慎刑恤狱
第四节 其他原则
一、有罪推定原则
二、刑讯逼供原则
三、调处息讼原则
第五节 简评
……
第二编 司法机构与诉讼参与人
第三编 运行机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