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设计与自然通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325265
  • 作      者:
    陈晓扬[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讲解建筑自然通风的基本规律和设计方法!深入呈现大量调研数据、研究过程!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晓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及实践,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理论、绿色建筑等。
    郑彬,东南大学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硕士、烟台大学教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与技术的教学和实践,研究方向主要有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城镇物理环境等。
    侯可明,2008年获山东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建筑学硕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在读博士。
    仲德崑,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建筑师学会主任,长期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方面的教学与实践。

展开
内容介绍

    《建筑设计与自然通风》探讨的是自然通风的基本规律和设计方法。第1章拓展了自然通风的概念,提出了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的概念和原理,将自然通风分为三种类型:加强自然通风、被动预冷自然通风和被动预热自然通风。第2章从群体布局和单体的形体、天井、通风弄、开口设计、导风措施、通风塔、太阳能烟囱、高耸空间利用、通风屋顶各方面探讨了加强自然通风的方法。第3章从蓄冷腔体通风、地下腔体通风、蒸发冷却通风三个方面探索了被动预冷自然通风的方法。第4章从屋顶腔体、立面腔体、地下腔体三个方面探索了被动预热自然通风的方法。第5章以皖南民居为例,从聚落规划、单体设计、材料构造层面详述了传统民居被动降温技术。第6-8章以后以专题形式探讨了大体量建筑自然通风、冷巷等特殊技术措施。
    本书图文并茂,案例丰富,对建筑及相关专业的设计、研究人员以及学生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水体在传统民居的聚落规划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调节聚落的微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妨借鉴其中的有效策略,应用到现代建筑中去。
    5.1.4 绿化降温
    众所周知,植物在被动降温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在传统民居中一直沿用这种设计策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现代建筑中,绿化也是设计师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它不仅是塑造室外空间的主要手法,也是营造室外环境、改善微气候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民居的聚落规划中,绿化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我国东南部多山区,平坦地较少,山上多种树木,形成大片绿化。在聚落规划中,绿化树木一般多布置在村落南部(例如皖南民居西递),这样经过树木绿化的多方面的降温作用,预冷过的空气吹向聚落,加快聚落的散热,形成良好的风环境和热环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绿化的作用更加突出,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大多隐于树木之中,若有若无,风景优美,同时室外微气候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图5-17)。
    树木绿化是遮挡太阳光和直射辐射的有效工具,是调节微气候的重要手段。一般乔木较为高大,能够有效地遮挡太阳直射辐射,将太阳辐射反射到高空中;同时树木绿化又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一部分太阳能;植物特有的蒸腾作用还可以加快散热。最终在多重影响下,减弱了太阳辐射的影响。而树荫下的地面由于受不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得热减少。另外,由于树木的综合作用,树荫下的空气温度也比其他地方低,由于树木绿化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树荫下的空气湿度也较高。有研究表明:有绿化居住小区的空气相对湿度比无绿化的居住小区在夏季高20%-30%,最终形成了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环境,从而降低了人的体感温度,使人感到舒适。同时,夏季树木还由于树叶的阻挡可以改变通风路径,局部加大风速。经过树木绿化的降温过滤以后,空气被吹人到建筑物内,明显改善室内风环境和热环境(图5-18)。为了验证绿化降温的实效性,笔者于2009年6月25日对村落保存完好的宏村进行实测。测点1位于村口的树木绿荫下,测点2位于村中街道处,测试时间段为7:00-22:00,时间间隔1小时。
    ……
展开
目录
上篇 基础篇
1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方式的概念与原理
1.1 建筑自然通风应用与研究发展
1.2 自然通风基本常识
1.3 自然通风与被动节能
1.4 被动节能自然通风的环境与建筑策略
2 加强自然通风
2.1 加强自然通风的类型
2.2 布局策略
2.3 建筑设计策略
3 被动预冷自然通风
3.1 被动预冷自然通风的原理与类型
3.2 蓄冷腔体通风
3.3 地下腔体通风
3.4 蒸发冷却通风
4 被动预热自然通风
4.1 被动预热自然通风的相关原理与条件
4.2 屋顶被动预热自然通风腔体
4.3 立面被动预热自然通风腔体
4.4 地下被动预热自然通风腔体

下篇 专题篇
5 传统民居被动降温技术措施--以皖南民居为例
5.1 聚落规划层面的被动降温技术
5.2 单体设计层面的被动降温技术
5.3 材料构造层面的被动降温技术
6 大体量建筑的单元分区自然通风策略
6.1 平面单元的竖井式自然通风
6.2 大空间单元的热压式自然通风
6.3 竖向单元组合式自然通风
7 冷巷的被动降温原理及其启示
7.1 冷巷的类型及实测分析
7.2 冷巷降温技术要点及启示
8 泉州手巾寮民居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
8.1 测试对象简介
8.2 总体热环境评价
8.3 天井的被动降温作用
8.4 冷巷的作用
8.5 垂直热缓冲作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