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疆主体功能区划与建设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13811
  • 作      者:
    马海霞,李慧玲,刘晖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马海霞,女,出生于1973年5月13日,经济学博士,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青年佳作奖、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论文)三等奖获得者。200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副院长,新疆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学位点负责人。代表性著作有:《体制转轨中的区域传递机制》、《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发表有《知识经济时代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区域传递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探析》等论文40余篇。李慧玲 女,1981年12月生,新疆阿勒泰人,经济学硕士,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1O余篇。男,1980年6月生,新疆昌吉人,经济学硕士,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主持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4项,参与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区域经济研究论丛(八):新疆主体功能区划与建设研究》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具有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新疆为典型,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思路,并充分考虑新疆的特殊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提出适合新疆特点主体功能区划的原则、基本思路、功能地位及其分类政策,探讨符合各功能区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发展、人口迁移等区域经济活动,从而推进新疆主体功能区的建设。既着重于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限制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主体定位研究,又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新疆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发展路径的探寻和切实可行的方案。
展开
精彩书摘
  经过研究,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建议:中央和省级政府分别制定两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国家层面:“不管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均应依照国家统一标准,不能随便制定倾斜性或者照顾性标准。”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课题组在科学理解和阐述国家发改委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基础上,以“开发”的目标为导向,以全国空间尺度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其空间集聚的状态为开发目标,依据《关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思路》,针对性地提出了指标体系的三个方面修改意见,即去掉生态重要性指标,将开发密度指标修改为开发强度(其中的二级指标修改为人口聚集与城市化、经济密度与工业化、资源开发强度与环境压力),将发展基础修改为发展过程。该研究虽作出了大量修改,但综合性指标仍然过多,具体的划分标准,即三级指标仍未确定。各试点省都在研究并提出各自的划分标准和指标体系,但总体上没有完全脱离国家提出的一、二级分类原则,大多是在三级指标中进行选择,其指标数量由十多项至几十项。至2007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全国划分主体功能区的综合指标体系,共15项,分别为:建设用地、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敏感性、生态重要性、自然灾害、人口密度、土地开发强度、人均GDP及其增长率、交通可达性、城镇化水平、人口流动、工业化水平或产业结构、创新能力、战略选择或区位重要度。二、对国内已有研究的参考借鉴 主体功能区划是国土区划的重大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国家提出进行主体功能区划以来,国内学者对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和划分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代表性的主要有:李军杰在《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李军杰,2006)一文中,从区域发展的现状和统筹发展的要求出发,理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概念相对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特定含义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定量化的方法设计功能区划分指数的初步构想。王新涛在《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王新涛、王建军,2007)一文中,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从现有开发密度和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设计指标评价体系,提出状态空间法、相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模型可作为省域功能区划的评价方法,从而实现对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功能定位。刘传明在《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刘传明等,2007)一文中,讨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认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应分为6类。区划时选择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分析单元,并遵循“复杂性系统工程-简单化假设处理-合理化分析识别”的总体思路;采用矩阵分类、矩阵分类与标准定位相结合两种路径,基于不同路径的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区划方法采用综合集成法,包括修正的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矩阵判断、叠加分析和缓冲分析等;区划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县级行政区界限,但保持乡镇行政区的相对完整性。张广海在《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张广海、李雪,2007)一文中,根据山东省区域发展情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尝试建立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个地市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山东省主体功能区。由于研究方法处于初始阶段,研究成果也较少,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概念
一、主体功能区提出的历史渊源
二、主体功能区的范畴界定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
一、开发理念
二、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定位
第三节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科学开发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
二、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实现人口、经济、资源、
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四、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增强区域调控针对性和
有效性的需要

第二章 新疆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与主导性因素分析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
一、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确定
二、对国内已有研究的参考借鉴
三、本研究的使用方法
第二节 新疆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二、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三、新疆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三节 状态空间评价法
第四节 主体功能区划的一般程序
第五节 新疆主体功能区划的主导性因素分析
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潜力
二、自然条件分析
三、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强度
四、环境质量和生态建设
五、结论

第三章 新疆主体功能区划基本思路与建设分析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划指标权重
第二节 新疆主体功能区划“试划”
一、新疆15地州市相对承载力状况
二、新疆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
三、一点说明
第三节 新疆主体功能区建设
一、区域内空间均衡的内涵
二、各主体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
三、主体功能区区域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第四章 以限制开发为主的边疆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难点问题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以限制开发区为主的边疆地区主体功能区
建设利弊分析
一、主体功能区建设对边疆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二、主体功能区建设对边疆地区发展的不利影响
第三节 新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关系处理的难点
一、行政区与主体功能区的关系
二、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三、民族地区发展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系
四、经济发展与限制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主体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关系
六、兵、地、油三方的关系

第五章 新疆重点开发区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
第一节 天山北坡经济区发展研究
一、天山北坡经济区基本概况
二、天山北坡经济区建立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三、天山北坡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天山北坡经济区发展的对策思路
第二节 乌昌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一、乌昌地区概况
二、自然条件分析
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潜力分析
第三节 乌昌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
一、区域承载力概念及量化研究
二、计算结果及相关说明
三、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方案
四、说明
第四节 乌昌地区面向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建议
一、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二、产业布局规划
三、现代服务业布局
四、统筹乌昌地区协调发展
五、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集群和新型产业集群
六、主要政策建议

第六章 新疆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第一节 新疆限制开发区的定位及其区域范围界定
一、新疆限制开发区及其主体功能定位
二、新疆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与主体功能的关系
三、新疆限制开发区的区域范围界定
第二节 新疆限制开发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新疆限制开发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二、新疆限制开发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节 新疆限制开发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
--以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为例
一、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层次分析法(AHP)下的指标权重确定
三、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
四、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五、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分析
第四节 新疆限制开发区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以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为例
一、主导产业选择和培育
二、优势产业选择和培育
第五节 促进新疆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推进新疆限制开发区生态移民和牧民定居工程
二、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开发管理局和重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
三、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四、调整产业政策,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第六节 几点结论

第七章 新疆主体功能区人口分布特征及自然变动
第一节 新疆重点开发区人口分布特征及自然变动
一、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变动分析
二、喀什经济开发区沿边区域人口分布特征及自然变动
第二节 新疆限制开发区人口分布特征及自然变动
一、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人口分布特征
二、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人口分布
特征及自然变动
三、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人口分布特征及自然变动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第八章 新疆主体功能区实施的战略构想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战略下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一、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发展定位
二、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契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以新一轮对口支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四、立足区情,着力发展重点开发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五、探索限制开发区发展道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19省市对口支援对新疆区域经济格局发展的影响
一、对口支援呈现的特点
二、几点思考
第三节 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是新疆主体功能区顺利开展的保证
一、中国目前生态补偿机制不足
二、生态补偿的重点领域
三、生态补偿机制的战略重点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