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情志活动以人的脏腑气血为基础,二者之间有密切联系。由于外界的多种因素,可以产生人体不同的情志变化,而情志的异常,则可伤害人体,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也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因此,在诊断上,中医学也坚持形神兼顾,不仅要了解六淫、饮食等常见病因,而且也要重视心理致病的因素。所以,《素问·移精变气论》主张要“闭户塞牖,系知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还强调注意观察患者七情的变化,以便分析与内脏病机的关系。由于情志因素与复杂的社会环境间有密切关系,所以,《素问·气交变大论》还指出:“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在治疗上,中医学主张身心兼治,因而十分重视精神治疗,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多种情志疗法。如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优……思胜恐”的五志相胜理论,提出了以情相胜法。并根据情志活动有相互对立、相互调控的阴阳属性,如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等,提出当情志过激等致阴阳气血偏倾,即可诱导与之相对的情志来矫正其偏。另外,《素问·移精变气论》还专门论述了移精变气法,即通过语言行为等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解除或减缓病人的心理压力,借以调整气机,使疾病转愈。祝由就是其主要手段之一,即通过暗示激发人体本能的祛病愈疾能力,用以治疗某些精神情志和躯体的疾患。此外,还有根据《灵枢·师传》所说:“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提出语言疏导法,即运用语言对病人进行劝说疏导,以治疗精神抑郁类病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