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味趣关
诗味一直为诗歌创作者所追求之顶点,“辨味”批评也一直是诗歌欣赏的重要手段。从味趣的厚度解剖,将诗味分为单味、矛盾味、多味三个层面。对诗味这个特殊构建因素进行解码、译码,为诗歌创作、诗歌欣赏、诗歌评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诗歌研究大有裨益。
众所周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以其独特的味道,吸引、倾倒了古往今来无数的读者,令他们流连忘返,反复吟哦。
那么,从传播过程来看,诗味究竟是什么?对此,我国古代文论多有论述,或称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或称为“空中之音”、“相中之色”、“言外之意”等等。其实,用现代话来说,诗味就是指诗人用最恰切的创意语言,承载、传播出来的人情味和美感体验。这也是人们评价诗词优劣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即有味者好诗:“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无味者劣诗:“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诗贵有味,人每爱以味品诗、评诗、谈诗、论诗,而对诗味本体的丰厚度,却鲜有人涉及。能否对诗味本体构成的丰厚度进行分类剖析呢?笔者认为,诗味可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类析。
一、单味
这里所说的单味,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单味,而是指诗中蕴含一个主要的韵味,或苦或甜,或忧或喜,或憎或爱。这类诗经过作者反复推敲,层层强化,味道浓厚,所以很耐咀嚼。单味诗多呈现为玲珑剔透,纯净透明的艺术风格。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诗中这位少女,孤立于夜露凝重的台阶,露浸罗袜,也全然不知,因为望月。在户外没望够,回到屋内,“却下水精帘”,仍在执看望秋月。难道仅仅是在秋夜赏月?答曰:否。实为以月之玲珑来衬人之幽怨。月宫嫦娥孤单,地上她也孤单,同病相怜,她想和嫦娥做伴。至此,幽怨之味扑面而来。全诗调一怨味,这无眠之怨,在那个幽静的月明之夜,显得浓度倍增。怨云恨雨,笼罩全诗,但又不露声色。因之,有人说,所以感人者,在于“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这言外之怨,着实耐人寻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