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云计算技术发展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43154
  • 作      者:
    李德毅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云计算技术发展报告(2012)》主编是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参与本书编写的都是IT领域著名的学者与专家。本书是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的智慧结晶,有着云计算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中国云计算大会已经成为IT界云计算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而自2011年始,每年的云计算大会都会隆重推出由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编写的《云计算技术报告》。书中包括对云计算技术发展情况的介绍,尤其是对当下云计算热点问题的探讨,书中亦分享了云计算典型应用的成功案例。本书具参考性和实用性,是IT界与云计算相关产业的管理者、IT技术人员、研发人员乃至投资者以及IT专业高校师生的必读书籍。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 
展开
内容介绍
  《云计算技术发展报告(2012)》对云计算技术发展情况的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云计算的定义、主要任务、关键技术、典型架构、价值与影响,尤其是对当下云计算热点问题的探讨,书中亦分享了云计算在中国实践中的典型应用与成功案例。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云计算从兴起到兴旺
  在过去几年里,云计算已成为新兴技术产业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与云相关的各种主题占据了主流媒体的主要位置,汹涌澎湃的云计算大潮已成磅礴之势,蔚为壮观。云计算作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结构,重新塑造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云计算的兴旺是技术推动和需求牵引共同作用的结果。
  1.2 社会与经济发展催生云计算
  在传统小农经济社会,人们为了维持生存而进行生产活动。随着工业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人们追求自身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无节制消耗物质和能量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能源紧张、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目前 GDP 总量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但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很多。因此,“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亟需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能”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以信息和信息技术来精确调控物质和能量的网络时代,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将更好地满足信息社会人的高层次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1. 互联网的发展刺激了公众对信息需求的欲望
  只有信息需求才有信息服务,两者相辅相成。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网民规模快速增长,影响力持续增强。信息需求类型涉及学习、工作、生活与娱乐的方方面面,从最初的电子邮件服务发展到网络新闻、搜索引擎、BBS 论坛、网上购物、数字图书馆、网络游戏等,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并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传统的电话、信件逐渐被电子邮件和 QQ、飞信、MSN等即时通信工具所取代。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新的互联网服务形式为大众生活增加了新的品质。数字化期刊、网上图书馆、搜索引擎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网络远程教育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据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有5.13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尽管使用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即时通信(80.9%)、搜索引擎(79.4%)和网络音乐(75.21%),但从发展速度上看,除了微博快速崛起外,商务交易类应用稳定增长。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应用的年增长率都在20%左右,助推了电子商务的增长,网络办公、网络招聘、网上求职也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中国互联网应用的消费商务化特征走强趋势明显。2011年,中国互联网的网络新闻使用率快速下滑,而微博应用的年增长率高达296%!这充分说明了互联网正成为一种具有交互性、公开性与平等性的“全媒体”和“超媒体”,满足公民表达观点和情感、参与社会政治、进行舆论监督的需求。微博已经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2. 用户信息需求多样化的激增又刺激了互联网深度的计算与服务
  人的需求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们在不断追求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中,不断产生新的动机与行为。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信息社会的高速公路,各种各样的网络连接方式和越来越快的连接速率使人们能够很好地享受信息服务,分享互联网信息所带来的价值。以太网的发明人鲍勃·麦特卡尔夫曾认为: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个个体连结能创造N2的沟通效益。这个论断说明在互联网时代,共享程度越高,拥有的群体越大,其价值就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互联网开始阶段,用户是最稀缺资源。BBS、即时通信、网络游戏等交互应用吸引了大量的个体成为网民。随着大众的介入,人们对信息消费的需求开始提升,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成为最大的需求。Web 2.0 是一种新的网络服务模式,它将网站变成可读写的服务,互联网用户从上网“冲浪”发展到自己“织网”,从信息消费者变成了信息生产者,以Blog、Tag、SNS、RSS为特征的Web 2.0服务方式从各个角度满足着用户这种自在自为的信息需求。当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急剧增长之后,搜索服务成为最重要的需求。从早期的Archie到Yahoo再到 Google、百度,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已达数百家。为满足用户层出不穷的个性化需求,要求更灵活、更具适应性的云计算模式。
  3. 人作为生命体自身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并没有急剧增长,迫切需要新技术实现对信息的深度加工
  自然界有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但是没有信息的守恒定律。信息可以被创造出来,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信息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2008年全球所创造出的数字信息达到一个惊人的22位数字--3 892 179 868 480 350 000 000,约等于39万亿亿比特!图灵奖获得者吉姆·格雷(Jim Gray)认为:网络环境下每18个月产生的数据量等于过去几千年的数据量之和。2011年,IDC发布新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Digital Universe Study)认为,全球信息总量每过两年,就会增长一倍。仅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就达1.8ZB(1.8×1021字节),这相当于全球每个人每天都去做2.15亿次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检查所产生的数据总量,因此提出需要从混沌中提取价值(Extracting Value from Chaos)。随着互联网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扩展,网络将连接更多的人和物,物理网络-信息网络-社会网络构成的三元世界会进一步融合。
  尽管人们面临的信息量和信息空间急剧膨胀,但人们真正需求的只是那些与自己的兴趣、工作、生活、学习等相关的信息,人们已从对简单信息的需求转化为对自己有用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但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分布和构成没有集中统一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信息资源处于无序、不确定、冗余、有噪声的分散状态,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限制了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满足。通过云计算,人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将真正进入网络,挣脱了时间和距离的束缚,得到极大的延伸。互联网也真正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不可或缺的装备,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质量和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各种各样的社区已充分证明“我们”比“我”更聪明。
  4. 信息服务必然走向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
  工业时代,社会化大生产通过集约化方式来优化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同时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例如,制造业的社会化分工协作、软件业的外包与众包等生产方式都是通过集约化、专业化方式实现随需而变的柔性化生产。云计算正在让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实现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不再需要家家买计算机、人人当软件工程师,各部门也不需要建自己专门的信息系统, 让信息服务成为全社会的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变得丰富、边缘变得简单、交互更加智能。人类正进入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精确调控物质和能量的时代,从而降低全社会经济的总体运维成本,推动社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信息服务正在走向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
  互联网计算正成为社会基础设施,建立集中的、各种各样的云计算中心实现规模化的社会服务,是当前发展的趋势。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通过集约化计算资源产生规模优势,而企业灵活地租用这些计算资源获得实施业务所需的信息服务,无需花费大量资金重复建设单独的信息支撑体系,从而能压缩相应的生产和人力成本、简化 IT 管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归并分散、粗放的软件开发与应用,软件模块构件化,提高平台利用率,使计算资源以虚拟化组织和配置、弹性伸缩,通过软件的重用和柔性重组,进行服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构。云计算将促进软件开发商之间的资源聚合、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面向服务的计算,为网络时代的软件工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面向多租户使服务更为精细、规范,对服务按需租用、透明使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众更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需求,需要通过云计算来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例如,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量给搜索服务带来困扰,搜索引擎之间开始出现了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提供普通网页信息的大众搜索引擎,也有针对某领域的专业搜索、垂直搜索等,将会出现提供专业的搜索引擎技术和搜索数据库服务的提供商。即使是专业的在线客户关系管理也会针对不同的领域提供进一步细化、深化的专门服务。
  1.3 身边的云计算
  从图灵计算到网络计算,我们看到了技术推动的力量;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了需求牵引的力量。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云计算,加速走向服务共享,并普及大众、惠及全民。因此,云计算已经不再被认为只是概念炒作,身边的云计算正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
  1.3.1  Webmail 服务
  电子邮箱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互联网的基础应用之一,它弥补了一般邮政和电话通信的不足,极大地满足了信息社会中大量存在的人与人通信的需求。Eudora 是第一个有图形界面的电子邮件管理系统,曾经有大量的拥趸。而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服务 Webmail 的诞生,使得人们可通过任何联网计算机获得邮件服务。
  互联网上最早的 Webmail 服务是于1996年7月4日开始商业运作的 Hotmail。到1997年12月被微软收购时,Hotmail已拥有了850万注册账号。微软针对世界不同地区的市场进行了本地化的服务,因此 Hotmail 迅速流行起来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邮件服务提供商之一。2007年 Yahoo.cn 推出全球首款无限量的免费网络邮箱,并引起各大邮箱服务提供商的跟进。目前,网络邮箱逐渐加入网络日历、即时通信、音乐盒、相册、新闻、博客、天气预报、理财、网络硬盘等多种服务,呈现出整合应用的趋势。专业公司提供的企业邮箱服务也被广泛使用。Webmail 服务使用网页浏览器在互联网上阅读或发送电子邮件、拥有海量的消费者、整合多种服务等已具有鲜明的云计算特点。
  1.3.2  网络搜索服务
  目前,搜索引擎是互联网网民使用最广泛的服务,仅在我国就有近3亿搜索引擎用户。万维网出现之前,为查找网络上的文件,1990年初曾出现过Archie、Gopher 等搜索工具。1994年,Lycos 推出了基于机器人的数据挖掘技术,支持搜索结果相关性排序,并开始在搜索结果中使用网页自动摘要。1995年出现的 AltaVista 是第一个支持自然语言和图片搜索的工具。1998年9月,Google 诞生,它以网页分级(PageRank)技术为基础,大大增强了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搜索引擎之一。为了处理来自全世界的网页和搜索需求,Google 利用上百万的廉价服务器组建了它的“云”网络,并摸索出一套适合的云计算技术。同时,搜索引擎的主流商务模式,如竞价排名,是一种“后向收费”的方式,通过在搜索结果页面放置广告,依靠用户的点击向广告业主收费。这种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点击付费(Pay Per Click),不点击则广告主不用付费。二是竞价排序,根据广告业主的付费多少排列结果。在应对海量信息处理和海量用户需求的挑战过程中,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上都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从而成为云计算领域的先行者。
  1.3.3  电子商务服务
  在中国,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成为中国核心消费人群重要的消费渠道,据相关调查表明,2009年我国总计有1.3亿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成交额高达2670亿元,即每3个网民就有1个有网购行为。我国2009年网购总体规模相对2008年增长了90.7%,网购消费者数量增加了5 000万人。有预计表明,到2012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销售规模将超过7 000亿。无论 B2B,C2C 还是 B2C,无论草根小店还是巨无霸企业,都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大潮中各领风骚。曾经带来困扰的诚信、网上支付和物流等问题也逐渐得以解决。人们从对网络购物的新奇到自己尝试在网上开店,渐渐信任与习惯网络交易这种形式。电子商务为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服务培养了消费习惯和群众基础。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云计算从兴起到兴旺
1.1  从图灵计算到网络计算
1.2  社会与经济发展催生云计算
1.3  身边的云计算
1.3.1  Webmail服务
1.3.2  网络搜索服务
1.3.3  电子商务服务
1.3.4  网络相册服务
1.3.5  维基百科服务
1.3.6  社交网络服务
1.4  云计算热中的冷思考
第2章 云计算的任务
2.1  服务计算
2.1.1  计算资源以服务形式提供
2.1.2  服务按需即取
2.1.3  云计算服务的“生态循环”
2.2  变粒度计算
2.2.1  信息资源及其需求是多粒度的
2.2.2  服务是多粒度和变粒度的
2.2.3  适应多粒度和可变粒度的编程模式
2.2.4  多粒度和可变粒度的资源管理和动态扩展
2.3  软计算
2.3.1  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计算形式
2.3.2  语构、语义和语境理解
2.3.3  多媒体信息理解
2.4  不确定性计算
2.4.1  计算任务描述的不确定性
2.4.2  计算数据的不确定性
2.4.3  计算方法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4.4  计算结果评价的不确定性
2.5  人参与的计算
2.5.1  人机交互
2.5.2  机人交互
2.5.3  人人交互
2.5.4  群体智能
2.6  物参与的计算
2.6.1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2.6.2  云计算是物联网的基石
第3章 云计算中心的典型架构
3.1  云计算服务与云计算平台
3.2  搭建云计算中心的关键技术
3.2.1  虚拟化技术
3.2.2  弹性伸缩和动态调配
3.2.3  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交换和事件处理
3.2.4  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访问
3.2.5  智能化管理监控和“即插即用”式的部署应用
3.2.6  并行计算框架
3.2.7  多租赁与按需计费
3.2.8  绿色节能
3.3  典型云计算中心的构建
3.3.1  电子邮箱服务中心的构建
3.3.2  搜索服务中心的构建
3.3.3  视频服务中心的构建
3.3.4  云存储服务及平台的构建
3.4  云计算中心架构的演化
3.4.1  云计算对数据中心建设带来挑战和机遇
3.4.2  数据中心的评价指标
3.5  云计算中心的大数据处理
3.5.1  大数据的价值与面临的挑战
3.5.2  云计算与大数据挖掘
第4章 云计算热点问题分析
4.1  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差别
4.2  云计算中心是否是超算中心
4.3  关于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的问题
4.4  人们对云安全的要求
4.4.1  云计算中心自身的信息安全
4.4.2  云计算中信任机制的建立
4.4.3  云安全所面临的新挑战
4.4.4  云计算对信息安全的新贡献
4.5  云计算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在服务互操作
4.5.1  云计算标准的进展
4.5.2  云计算更加强调服务的互操作
第5章 云计算的价值及其影响
5.1  云计算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5.1.1  电子信息产业面临重大转型
5.1.2  软件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5.1.3  软件生产组织方式面临变革
5.1.4  端设备产业加速变革
5.1.5  电信产业的“纠结”与发展机遇
5.2  云计算的价值
5.2.1   助力互联网和物联网,成为人类感知与认知的工具
5.2.2  云计算推动了产业向服务业的转化
5.2.3  云计算促进绿色计算
5.2.4  移动互联网上的云计算来得更快
第6章 云计算在中国
6.1  云计算产业及发展规划
6.1.1  中国云计算进入务实发展阶段
6.1.2  各地云计算产业战略与规划
6.2  云计算推进中的问题与建议
6.2.1  中国云计算推进中的问题
6.2.2  对中国云计算发展的建议
6.3  云计算的科研实践
6.4  云计算的商业实践
6.4.1  中小企业管理
6.4.2  电子政务
6.4.3  食品安全
6.4.4  医疗卫生
6.4.5  数字出版与阅读
6.4.6  开放开发
6.4.7  集团业务
6.4.8  智能语音
6.4.9  政务专有云
6.4.10  数据挖掘
6.4.11  企业管理创新
6.5  云计算的教育培训实践
6.5.1  云计算教育培训目标
6.5.2  云计算的教育培训内容
致谢
附录
附录Ⅰ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名单(第二届)
附录Ⅱ  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