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度洄游物种的保护
在SCCBD项目中,在具有“洄游通道”之称的福建东山一广东南澳水域(东山一南澳示范区)开展了中华白海豚、中国鲎、海龟等重要洄游物种的保护行动计划,包括丰富重要物种洄游通道基线信息、推进公众参与保护行动以及洄游物种联合监测行动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①示范区内中华白海豚、中国鲎、海龟栖息地环境得到较大改善;②海洋珍稀物种资源正逐步恢复;③公众的保护与参与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省际合作保护高度珍稀洄游物种经验模式在2008年由GEF评估办公室确定为向全球推广的最佳经验模式。
4.海洋濒危动物增殖放流
开展增殖放流是养护海洋生物资源和保护海洋珍稀濒危动物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于增殖渔业资源和海洋珍稀濒危动物、修复海洋生态、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开展了中华鲟、绿海龟、中国鲎、文昌鱼等海洋濒危物种的人工增殖放流。仅2007-2008年全国就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5.7亿元,放流苗种达392亿尾,放流水域涵盖了近海海域及内陆重要江河湖泊,增殖对象包括鱼、虾、蟹、贝等重要水产苗种和少量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我国用于海洋濒危动物增殖放流的物种种类和可用资金都很少,主要集中在文昌鱼、绿海龟、中国鲎等极少数物种上,而且,对放流后动物的生存状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缺少进一步的跟踪研究,对放流效果也缺少必要的评估工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