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斯及其同志们深知,要在陆地上钻穿埋深30~50千米的莫霍面,在技术上是无论如何达不到的。但是,洋底的莫霍面要浅得多。如果把钻孔放在深海底,钻5千米就有可能穿过洋壳而进入地幔,技术上不就可行了吗?
20世纪50-60年代之交,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财大气粗,大有天下无事不可为的架势。美国政界对“莫霍孔计划”虽然不无疑虑,但基本上是支持的。就在那一年,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会年会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召开。“美国混成协会”的代表在会上放了一炮,宣布了他们的“莫霍孔计划”,一时议论蜂起。谁知苏联代表团居然暗示,他们早就有了类似的打算。那是所谓“冷战”的年代。一百个科学家的建议也比不过苏联代表团的一个暗示。于是,美国政府闻风而动,决心在钻穿莫霍面的竞争中与老对手苏联一决雌雄。有人说,正是这种政治动机促成了“莫霍孔计划”的批准。
就这样,“美国混成协会”的莫霍孔委员会加快步子,正式与美国国家科学院挂上了钩,建立了一种互动的工作关系。先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向国会申请财政拨款,再由“美国混成协会”向自然科学基金会申请试钻经费。1960年底,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与洛杉矶环球勘探公司签约,决定改装该公司的“CUSS-I“号钻探船。该船是大陆石油公司、联合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和标准石油公司四家石油公司联合拥有的一艘海上作业船只,初定1961年初试钻。
消息传开,美国的地球科学家群情汹涌。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激进派满怀激情,积极支持这一野心勃勃的计划;而思想比较保守的知名专家则顾虑重重,强调这一计划的困难和不现实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