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丝绸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84832
  • 作      者:
    徐德明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华丝绸文化》介绍了中国丝绸文化。丝绸起源于中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蚕神献丝”“天神化蚕”的故事。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生产丝绸的国家,我们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文化礼仪上、艺术上,均闪耀出夺目的光辉,这使丝绸不但在国内备受欢迎,更是充当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使者”,把古老的华夏文明带向了海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丝绸文化》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丝绸与中国的礼仪制度、文化艺术、风土民俗、科学技术等有极多的联系。帝王用丝绸彰显其权威,百官用丝绸标识其等级;文人写下咏叹丝绸的诗词,画家在丝绸制成的绢帛上泼墨挥洒;老百姓向各路蚕神祭祀,祈求蚕丝丰产,而朝廷则下达课劝蚕桑的政令,并以此来评价地方官的政绩。从卵到蛾,蚕的一生何其短也;从栽桑到成衣,丝绸的产业链又何其长也。仿佛冥冥之中的安排,丝的漂絮启发了纸的发明,绸的印花促成了印刷术的诞生。可以说,没有丝绸,中华文明即使仍然伟大,也会因此减少了许多缤纷的色彩。
  《中华丝绸文化》为大家详细讲述了中国的丝绸文化,包括丝绸起源、丝绸生产技术、丝绸用途、丝绸之路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丝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丝绸的起源,有很多美丽的传说:西陵氏嫘祖、马头娘娘、青衣神……都是受到祭祀崇拜的蚕业始祖。近代以来的考古发现,从科学上证实了中国丝绸的悠久历史。
  历史传说在中国古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神,他们多是本行业的发明者,受到后世的崇拜。丝绸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重要经济产业,所谓“男耕女织”,就是以户为基本单位的生产模式下男女的自然分工。因此,丝绸之神——蚕神,与谷物之神——稷一样,既受到历代帝王后妃代表家国天下的祭祀,又得到蚕户农家民间香火的供奉。关于丝绸起源的传说流传甚远,所祭祀的蚕神也各地不一,从史书记载看,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个大类。
  嫘祖始蚕西陵氏嫘祖是受到历代官方崇拜的蚕神。
  西陵是远古时代四川地区的一个部落,部落首领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名叫嫘祖,长大后嫁给了中华人文的始祖——黄帝,并生了两个儿子,名叫玄嚣和昌意。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讲的就是这位黄帝的元妃。
  传说当时西陵一带是一片浓郁的桑林,人们还不会织布、做衣,夏天在身上缠上树叶,冬天就披着兽皮。嫘祖为了让人们穿得更好,开始用草皮,继而用树皮捻线,后来发现桑树上的野生蚕吐出的丝又细又结实,便开始在家养蚕。她把蚕茧煮熟后套在木棍上,用手撕着捻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线叫作丝(撕)线。后来她受到蜘蛛网的启发,把蚕丝织成绸,又从河里的梭鱼那里得到启示,做成缠丝的工具——梭子。接着,嫘祖把这种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方法教给人们,大家终于可以穿上用丝绸做的衣服,结束了以树叶兽皮为衣的时代,蚕丝业也逐渐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
  嫘祖始蚕之说,初见于南宋代罗泌《路史·后记五》:“(黄帝)元妃西陵氏,日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又见于元代张履祥《通鉴纲目前编·外纪》:“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后来,人们为了感念嫘祖“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的功德,将她奉为“先蚕”,即蚕丝业的始祖神,民间也尊称她为“蚕神”,或“行神”、“嫘姑”、“丝姑”、“蚕姑娘”等等,对她无限崇拜,甚至韩国、朝鲜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对嫘祖的祭祀活动。而在中国古代,嫘祖始创养蚕织绸的传说受到皇家和官府的认可,她成为官方指定的蚕业始祖。早在北齐、北周时期,京城中便开始建有专门的蚕室和先蚕坛。
  每年春天,皇后都要率领贵妇们用一头牛来祭祀西陵氏嫘祖和黄帝,称为“亲蚕礼”。《隋书·礼仪志二》记载:“后周制,皇后乘翠辂,率三妃、三□、御媛、御婉、三公夫人、三孤内子至蚕所,以一太牢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此后,亲蚕礼成了历代皇后的必修功课。她们身穿特制的亲蚕服装,不仅要举行祭祀仪式,还要亲手采摘桑叶。亲蚕礼和皇帝的亲耕礼一样,成为劝导臣民进行农耕织绸生产的一项重要活动,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极大重视。清朝乾隆皇帝还曾经命令著名的宫廷画师郎世宁等人画了一幅《皇后亲蚕图》的长卷,用来纪念孝贤皇后富察氏为天下织妇作出的榜样。
  中国传统一向把有关民生的重大发明归功于上古圣王,因此黄帝的元妃嫘祖成为养蚕的始祖也就不足为奇了。
  蚕马故事与嫘祖被官方所认可不同,马头娘则是在民间流传最广、最受崇拜的丝绸之神。马头娘的故事就是许多学者所称的“蚕马故事”,这一传说最早见于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日:“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
  父见马,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日:“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
  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日:“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日:“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竞,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出失之。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日“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
  蚕马故事流传很广,历代均有类似的记载,至今在四川、江南等蚕桑生产地区我们都还能听到不同的版本,但是情节大同小异,都有马、女、蚕三个基本要素,基本上都遵循着父出不归或有难——女欲见父而许诺婚约——马迎父归——父毁约杀马——马皮裹女而去——女化为蚕的模式,而在细节上有着各自的地方特色。
  事实上,马、女、蚕三者之间的关系早已形成。战国时期的荀子曾有《蚕赋》描述了蚕的形象:“有物于此,□□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泰占之日: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就是说蚕的头时而昂起,颇似马首,而蚕身柔软,又像女性。
  关于蚕与女性之间的联系,还有一种传说可证。中国最早的一部神话故事《山海经》中也曾记载:“欧丝之野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这里的“欧丝”即“呕丝、吐丝”的意思。这一记载中,似乎有一个跪在树旁吐丝的女子,这树应是桑树,而此女子是否就是后来传说中的马头娘呢?如此推测,则蚕马故事或许有着更为渊远的来历。
  蚕马故事在民间受到追捧,人们把故事中的女子尊奉为“蚕神”,看作是蚕丝业的始祖,又因为她的头形状如马,叫她作“马头娘”或者“马头神”,也有人亲切地称她为“蚕花娘娘”。再后来,因为有人认为马头神的样子不好看,就塑造了一个骑在马背上的姑娘的形象,被后人放在庙里供奉,称作“马鸣王菩萨”。在民间,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对“马头娘”崇拜极盛,蚕农们为她建了专门的蚕花殿,年年蚕事前后,祭祀不断,以祈求养蚕业能有个好收成。
  ……
展开
目录
天虫作茧:丝绸起源与栽桑养蚕
历史传说
劝课农桑
桑树的演义
蚕的涅槃
蚕丝业综合利用
制丝技艺
织染针黹:生产技术和品种
天机灵动
绫罗绸缎
染缬刺绣
衣锦环绣:丝绸的用途
遍身罗绮
尊神循礼
五彩彰施
丝绸之路:丝绸与人类文明
西盟王母:草原丝绸之路
张骞出塞:沙漠绿洲丝绸之路
赍缯岛夷:海上丝绸之路
牦牛古道:西南丝绸之路
薄来厚往:东亚丝绸之路
锦绣文章:丝绸与文化艺术
丝绸与语言文字
丝绸与文学
丝绸与艺术
保护传承:丝绸与人类遗产
蚕桑民俗
传统技艺
文物藏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