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科学知识和科学兴趣
虽然校外科学教育机构并不像学校那样正式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在模型设计、机器人组装、乐高搭建的过程中,孩子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兴趣都得到了明显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科学名词和对科学原理的运用。如,一位家长告诉我们她4岁的孩子在参加了中国儿童中心开办的“小牛顿”课程后在刮风的时候会分析“大概是几级风呢”,有时饭后会向家长谈及“我的消化系统……”或者孩子有时提到“动滑轮”、“定滑轮”等词语。虽然孩子对这些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还比较粗浅,但家长对于从自己4岁的孩子口中听到这些科学概念已经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了。这体现了校外科学教育的孩子的渗透式的影响。此外,学生也能够将在校外机构中学习的科学知识迁移到生活情境中。例如,一位参加“乐高机器人”课程的孩子在学习了涡轮原理之后,能够将这一知识迁移到汽车上,“涡轮的自锁装置在车上有用”。
除直接的科学知识的提升外,校外科学教育对学生科学兴趣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一旦参加了校外科学教育就会长期坚持下来,孩子会告诉家长“妈妈我还想报”。访谈对象中很多学生从小学1年级便开始参加中国儿童中心开设的“机器人制作”课程,完成了从初级班一直到高级班的学习。这些都体现出科学教育课程的吸引力,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转化为坚持长期进行科学学习的内部动机。
3.“全人”式教育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全人”的教育,认为教育不是仅仅让个体获得知识,而是应该通过教育促进个体心智、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对个体整个生命发展起到影响作用。校外科学教育正是罗杰斯这一教育理念的真实写照。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自我探究的校外科学教育不仅潜移默化地学习了大量的科学知识,而且培养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学生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成就感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促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