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茶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82159
  • 作      者:
    (明)朱权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田艺蘅生性极好游山玩水,自称患了“泉石膏肓”,相当于今天的驴友综合症。他不随古语,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煮泉小品》中所记的各种泉水、井水,多为作者亲尝,绝非坐而论道。他对水的点评涉猎宽泛,对水质的成因作了自己的考察,这是《煮泉小品》与古来辨水茶书的不同之处,获得不少好评。赵观赞他“考据该洽,评品允当,实泉茗之信史”,是比较客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大抵原本旧文,未能标异于《水品》、《茶经》之外”,想来是编纂者对茶书也是一知半解。田艺蘅在为徐献忠《水品》作序时就已说明,自己的《煮泉小品》作于《水品》之前,哪里有什么标异于《水品》的需要呢?另外,他称自己的看法,“其取裁于鸿渐《茶经》者,十有三”,《茶经》原是历代茶书宗奉的总纲,三分继承,也不能算是泥古了。
    田艺蘅的《煮泉小品》,是典型的根据水性来辨水,即根据水的清寒甘香等特征来辨别水质的优劣,他对这些水质的解释,在今天看来,虽不尽符合科学,也自有一番新鲜的灵感。笔者尽力对书中所记的各路水脉的情况,作了现代的比对,希望能给读者诸君一个完整的印象。
展开
精彩书摘
    朱权说“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或许没有想到这么多,然而,真的以大道的智慧,了解了虚实、有无的关系,知道了“虚”和“无”的重要,放]吖-味求利的本能思维,“清心神”、“出尘表”也并非全无可能。这同时也说明,道家所谓的“出尘”从来就不等于佛家的“出世”,道人的潇洒态度,建立在对法则的正确理解上,而不是厌倦这个社会。
    (四)茶道达人难寻朱权的茶道,有一个难题:茶客。这茶客需是“云海餐霞服日之士”,需能“栖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时俗”,喝了好茶,还能一起“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要求实在不低。想来当世之人,总还少些距离美,不能到位。朱权于是幻想与卢仝、苏轼共饮,又开玩笑说,卢仝大概能吃七碗,老苏三碗,自己不过一碗也就飘飘欲仙了。他又自嘲说,自己这个想象有些迂阔,只有古人才能了解自己的心态。朱权终究留三分情面,不愿直说出这“吃茶汉”难寻的难题来。
    其实这是整个茶道的难题。茶道,是以茶悟道。在对待茶这个形式上,只要做足了功课,总是能像模像样的,但这天道的领悟,却不是人人能行,也不是靠着复杂的仪轨来体会。《庄子·天运》中老子对孑L子说:“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大道如果可以奉献、馈赠、传授,早已人间遍知,还需要用茶吗?需要放宽心扉,体会看似反面的虚玄,观察看似无用的造化才行。如果揣着满怀的刚强纠结,全挂子武艺,强要在茶道中得道证果,不过是给自己多了一层束缚罢了。
    ……
展开
目录
前言
茶谱
品茶
收茶
点茶
熏香茶法
茶炉
茶灶
茶磨
茶碾
茶罗
茶架
茶匙
茶筅
茶瓯
茶瓶
煎汤法
品水
煮泉小品

源泉
石流
清寒
甘香
宜茶
灵水
异泉
江水
井水
绪谈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