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字印刷的应用和发展
活字印刷发明并发展于宋代。除了北宋期间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南宋期间还出现锡活字印刷,尽管当时未能推广开来,但其首创金属活字版,为之后的铜、铅等活字版的创制奠定了基础。此后,明、清二朝都曾采用锡活字版印刷。
元代的活字印刷得到继续发展并有所创新。除沿用泥活字和锡活字外,元代王祯还发明了木活字,并在自己撰写的《农书》卷尾附“造活字印书法”一文对他的木活字印刷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此外,他还用此法印制自己编纂的《旌德县志》,效率很高。
明代不仅是雕版印刷全面兴盛的时期,活字印刷在此时也有了很大发展。这时期使用木活字的印刷数量大,印书地域分布广,经营者多,不仅私人印刷者很多,许多藩府和书院也开始采用木活字印刷图书。此外,明代还出现了铜活字和铅活字。我国古代使用金属活字印书最为流行的,既不是发明最早的锡活字,也不是近现代最通行的铅活字,而是铜活字。有据可考的明铜活字印本有60多种,传至今天的大约有30种。这些铜活字本印刷质量都比较高,均为珍善本。
到了清代,活字印刷术又有了较大发展,不仅在坊铺、私家及书院中广为流行使用,而且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认,内府开始使用活字印书。这是清代活字印刷术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一个突出特点。乾隆年间由政府组织刻制了15万个木活字,印制《四库全书》及其他重要著作,总称为《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历史上制造木活字最多、印书量最大的一次。
活字印刷术作为一种文化积累、一种科学技术,除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辐射传播外,还传播到中国西北的西夏和回鹘地区,开创了非汉字使用活字印刷的先河。1909年俄国的一支探险队在中国的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盗掘了大批西夏文献、文物,其中有西夏文泥活字《维摩诘所说经》,可推定为12世纪中期印本。可见,在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后,西夏人也学会了使用泥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发明在中国发展、成熟后,逐步向境外传播。元朝统治者征服朝鲜后,中国和高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这期间活字印刷术也传到了朝鲜。朝鲜的文献记载“活版之法始于沈括”,也就是说朝鲜的活字印刷来自中国毕异的发明。1377年铸字施印的《佛祖直指新体节要》,是现存最早的韩国金属活字印本。此外,活字印刷也通过丝绸之路逐步传到欧洲。德国人谷登堡用铅锡合金制作拉丁文活字,对活字印刷的发展和在欧洲的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也充分肯定了中国活字印刷术对谷登堡的启发和影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