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外交的文化阐释.中国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11303
  • 作      者:
    赵剑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其中儒家对中国影响至为深远。儒家尊崇“中庸”“和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耻于言利”。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传统外交因而基本上是一部安分、内敛的防御史,故于被迫打开国门以降更极显消极、懦弱。自清末民初体制转型之后,中国外交才正式走向现代化之路。而新中国外交则别开新局,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尝试着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文化与外交的关系,值得一读。
展开
作者简介
    赵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对外关系、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著作有《世界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中国卷》(专著)、《中美外交的文化解读》(合著)、《美国外交的文化阐释》(合著)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外交学学术文丛:外交的文化阐释(中国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与精神特质进行了较系统的剖析,在此影响下的中国外交呈现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外交学学术文丛:外交的文化阐释(中国卷)》分16世纪以前的中国传统外交、16~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外交、艰难转型的晚清外交、中华民国外交及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外交五个阶段论述了文化在外交政策、外交思想、外交行为中的重要影响。本书适合对国际关系感兴趣者及相关的研究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以中国为核心宗主国的传统的东亚宗藩-朝贡体系,既不以军事征服为手段,也不以占领、奴役为目的,它是中国儒家文化中“温良恭让”、“仁义礼信”、“内圣外王”、“推己及人”等代表性思想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和外化,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在处理对外关系时的和平主义主流倾向。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文化概说
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三、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国际政治文化理论体系
一、国际文化体系中的文化结构
二、国际文化体系中的文化单位
三、国际文化体系中的文化力
四、国际文化体系中的文化功能
第三节 文化与国家外交
一、外交的影响因素
二、文化对国家外交的影响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与精神特质
第一节 中国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基础
一、中国的自然环境
二、中国历史地理
第二节 中国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历程:曲折发展、绵延不断
一、上古时期--夏商周时代
二、秦汉--隋唐时代
三、宋元明清时代
四、近代以来
第四节 中国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异彩纷呈
一、中国“文化”的概念
二、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一、中国传统文化过于注重人伦道理
二、中国传统文化过分讲求重义轻利
三、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对中国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二章 16世纪以前的中国传统外交
第一节 宗藩__朝贡体系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一、宗藩体系的雏形是中国古代的畿服制度
二、朝贡制度基本确立成型
三、朝贡体系的完备
四、朝贡体系的顶峰
五、朝贡体系的衰败
第二节 宗藩体系的主要作用和影响
一、中华文化的传播
二、朝贡贸易中的“市舶司”制度
第三节 传统宗藩__朝贡体系的主要特征
一、和平主义不干涉政策
二、松散而脆弱的“中心-外围”权力结构模式
三、经济上平等互利,讲求“厚往薄来
四、具有联盟外交的鲜明特色
五、中心制度层面的强大吸引力
六、朝贡国之间并不平等的外交地位
第四节 传统朝贡制度在明代盛极一时
一、郑和下西洋
二、明代的朝贡贸易
三、朝贡体系的实际意义

第三章 16~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外交
第一节 16~19世纪中期的西方与中国
一、15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
二、明后期、清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第二节 近代以前中国与欧洲的碰撞
一、中国与沙俄的交涉
二、英国在中国的碰壁

第四章 晚清外交的艰难转型
第一节 明末至清前期西欧殖民势力开始入侵中国
一、明末西欧殖民势力开始入侵
二、英国对中国殖民侵略的开始
第二节 作为世界近代国际关系开端的欧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一、欧洲“三十年战争
二、欧洲条约体系的开端是《维斯特伐利亚和约》
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第三节 晚清士大夫阶层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灜环志略》
三、寂寞、失意的郭嵩焘
第四节 中国传统宗藩体系的瓦解和崩溃
一、琉球
二、越南
三、朝鲜
第五节 晚清外交思想的变化
一、鸦片战争前的外交理念
二、对时局的重新认识
三、中国中心观的转变
四、中华文化优越感的丧失
五、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第六节 逐渐走向近代化的晚清外交
一、国际法正式输入中国
二、近代外交机构的诞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外务部

第五章 东西方文化共同影响下的中华民国外交
第一节 西方文化对民国时期外交的影响
一、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二、拥有中西合璧教育背景的民国外交家
三、明国早期职业外交家的代表性成就
第二节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对中华民国外交的影响
一、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二、民国外交史上典型的民族主义运动

第六章 “正其义不谋其利”: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外交
第一节 儒家的“君子”之道
一、何谓“君子
二、君子之“义
第二节 建政初期外交中的君子之道
一、建政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第三节 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外交
一、“两面开工”、“四面出击”的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
二、“反对两霸,侧重打击苏霸”的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

附录
附录一 南京条约
附录二 中英北京条约
附录三 马关条约
附录四 辛丑条约
附录五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附录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__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附录七 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议
附录八 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附录九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补充协定
附录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附录十一 中国近现代历任外交部长列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