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意志星球:一次前往夏威夷吐司故乡的历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08556
  • 作      者:
    阿斯特里德·乌勒[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德意志星球:一次前往夏威夷吐司故乡的历险》为我们介绍的是美国人眼中的德国人。在他眼中:德国人寻觅自我认同感,如同人们寻觅传说中的雪人;德国人热爱改变,前提是当什么都一成不变的时候;德国人的保险十分齐全;德国人的影视经济不怎么样;德国人是爱国主义者;德国人竭尽所能地保持低调;德国人认为,希特勒只属于他们。
展开
内容介绍
  《德意志星球:一次前往夏威夷吐司故乡的历险》德国人并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当他们自我凝视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小小的民族,乡气十足,被其它民族推来搡去,而我看到的是一个经济巨人,凝聚力强大,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他们看到的是希特勒,我看到的是假皇帝迪洛·克鲁普;他们看到的是和平主义和反战示威游行,我看到的是每天在地铁里上演的座位抢夺战:他们看到的是民族音乐,我看到的是摇滚乐队Elemem of Crime;他们看到的是歌德、俾斯麦和黑格尔,我看到的是罗贝托·布兰可、佩里·罗丹和夏威夷土司。
  如果他们能站在局外来观察自己,就像我作为一个美国人去看待他们一样,那么他们会认为,这种叫做德国人的奇特人种定是来自另一个星球。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我饱啜文化养分之时,我周围人眼中的西方世界已然衰落。
  当我此后重返德国留学时,还正值冷战之际,我父亲在出发时给我忠告:“注意保管好护照。人人都想搞到这么一本美国护照。把美国大使馆的电话号码随时带在身边。哪怕只有那么一点战争爆发的苗头,就别犹豫,什么都别管然后搭最近一班飞机回家。”是的,我们美国人过着危险的生活:恐怖分子暗伺街角,共产党只等着逮到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更不用提德国的众多烟民带给我的毒害了。
  直到我在这儿生活了这么长时间我才明白:德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还面临着比这大得多的危险。要是我父亲当时晓得,德国人是怎样时时处处感受到强烈威胁的话,他一定会说:“儿子,下次你回家的时候带几个这样的德国人回来吧。他们在我们这儿会过得很安全。”这里的人所惧怕的既不是恐怖分子也不是共产党,而是诸多更糟糕更细微,在其他人绝对料想不到的地方四处潜伏的危险。例如,在一切新的、尚不熟知的事物当中。
  当索尼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Walkman随身听时,这里警钟齐鸣。医学家告诫要防止因此提早失聪;有远见的时文作家论述滥用耳机将导致儿童丧失交往能力。这样的后果是:与世隔绝、孤独无助、人类社会的终结,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1984年当德国政府顺应自由市场的呼声而允许开放私有电视频道时,各路记者和作家便决定来一场这样的比赛,看谁能最频繁地把“私有电视”和“大众愚昧化”两个词共同用进一句话当中。这样的形势刚有些许缓和,光纤电视又来到了这个国家。而当报刊主编们终于将“光纤化的人类”这样的概念列入“我再也不想见到的词”的名单时,互联网业已出现,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瘾”。上百万的年轻人立马开始没日没夜地守在亮着绿灯的屏幕前,进而荒废了讲话的能力。德国缺少工作机会、缺少后代和阳光,可所幸永远也不缺乏危险。PS游戏、电视真人秀、打耳洞、神奇宝贝游戏、人造丰胸和加香精的咖啡:这张危险清单了无止境。
  不比花样无尽的危险种类少且令人称奇的是德国人不渝的坚持能力。他们对恐惧感紧抓不放的勇敢劲真值得赞赏。在某一刻人们总算明白了,随身听不会导致青少年染上孤独症,而是以一种相当不赖的混音文化充实了他们的世界;孩子们尽管上网成瘾,却还是和往常一样比约定的时间晚很久才回家,对于在哪儿待过的追问找不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索性关掉私有电视频道里不雅节目的方法——有时甚至是公共频道。
  德国人对危险的新生事物的彻底戒备不是只存在于个体中的文化现象,就连本国的经济也是严拒革新。这点体现在德国人一再成功地躲开种种危险的熟练劲中,而这些危险在其他国家被视为“无与伦比的机会”。
  1860年,来自弗里德里希多夫(Friedrichsdorf)的中学教师约翰·菲利普·赖斯(JohannPhilippReis)发明了一种能正常运转的电话,当他把这项发明介绍给一些企业和科技领域的代表时,却被坚定地拒绝了。有着远见卓识的经济界代表们从中意识到了这样的危险,那就是人们总有一天会变得只能靠电话来交流,从而导致社会关系的极度萎缩。可惜当时生活在美国,还是苏格兰国籍的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没有那样的远见,于是在赖斯发明的15年后,电话在美国投入生产。关于此事的严重后果,您可以在每个养育青春期少女的父亲那里略知一二。
  在1862到1896年期间,机械工奥托·李林塔尔驾驶滑翔机进行了多次成功飞行并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当他于1896年在一次滑翔飞行中坠机身亡后,其研究就未能再得以继续发展。人们准是已经远瞻到了飞行会带来哪些令人震惊的后果:从迁徙鸟群带来的混乱到经济舱供应的吃得人窘态百出的面条。
  李林塔尔去世7年后,莱特兄弟改进了他的认识成果,在基蒂霍克实现了首架动力飞机的成功飞行。
  来自艾格米尔的发明家鲁多夫·赫尔(RudolfHell)早在1929年就发明一部传真机并将此专利出让给了西门子,西门子公司将命名为赫尔记录器的产品销售了几台,主要用于传输气象图。然而此种传真机却从未大范围普及生产到普通办公室也能用得起的程度。这样也对,因为众所周知,普通的德国办公文员对负责任地使用这样的设备还没做好思想准备。日本人对这样的顾虑就无所谓了,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造出了大量廉价、便携式的传真机以供办公和家庭之用并以此开创了一种国际化的制造行业。当您下一次在一台商标上画有某位匿名员工臀部图案的家用传真机上接收来自办公室的传真时,就明白应该为此感谢谁了。
  当年随身听的火种在这里也被成功地掐灭了。来自亚琛的安德里亚·帕沃尔(AdreasPavel)于1977年为其发明的类似随身听的“音响带”申请了专利,却找不到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合作伙伴。两年后,索尼把自己的随身听产品推广到了市场,至今已在各国售出了逾3亿件,而其他公司的类似产品自不待言。尽管如此,也不能谴责德国人,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来阻止这固然利润丰厚,却是“迈向野蛮的一小步”,文化批评家亚亨·凯瑟尔对随身听的出现曾做如是评价。
  当德国纽伦堡大学的迪特·赛策尔(Diel_erSeitzer)教授试图寻求一种方法将数字化的音乐数据以极度压缩的形式通过电话连接来传播时,潜在赞助商们却对此无动于衷。尽管如此,他仍继续了此课题的研究并引发了一群学者对此的兴趣,尤其是一名叫卡尔海因茨·布兰登堡的大学生。80年代他和他的团队被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录用,在这里有人把他们介绍给了一个正需要这样一项研究的美国学者团队,终于他们才得以研发出MP3音频解码,这项技术现在作为国际化标准被使用于网络音乐传播中,同时也为苹果公司②的iPod播放器所利用。
  ……
展开
目录
欢迎来到德意志星球
德国人寻觅自我认同感,如同人们寻觅传说中的雪人
德国人热爱改变——前提是当什么都一成不变的时候
德国人的保险是如此齐全,连当回像样的牛仔都没有机会
德国人知道他们有经济方面的问题,但是不知道他们还有经济这回事
德国人虽然能发明大众甲壳虫,却拍不出有关甲壳虫的有趣影片来
身为世界最富有居民之一的德国人认为有钱是件掉价的事情
德国人是爱国主义者——他们对此却并不知晓
德国人对几个逝去的作家是如此崇拜,以至于人们几乎以为他们也阅读这些人的作品
德国人打心眼里相信,怨言也是智慧过人的标志
试论述德国抱怨美学基本原理
德国人认为,希特勒只属于他们
德国人在保持低调方面可谓煞费苦心
德国人对自己的十大误解
附录
夏威夷人
政治家们
教授们
致谢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